这几日和好友聊天。好友刚去的京城,谈到京城。好友说道,我来了很多次,第一次觉得不喜欢北京。我也不喜欢。人情味淡。
五岁开始,父亲就北上京都,至今也有20余年。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对这个家最深沉的爱,从不说出口。
京城。在小小的我眼中,就像一个巨大的妖怪。带走了父亲。没有人给我梳难看的双马尾,没有人会在下雪天把我驼在他的肩上,送我去学校。从一开始哭着拉着父亲,喊着:阿爸。到后来。我记得是非典那一年吧。父亲从京城回来。我站在门口的梧桐树下。那一声“阿爸”竟梗在喉咙眼。那是我最难过的一次。
一直很喜欢翻父亲的大书包。父亲的包满满的,换洗的几件衣服,一个工作笔记本,一只笔。还有的就是父亲从京城带回的零食。大白兔,金丝猴,和一板8小瓶的酸奶。现在这些倒不是稀奇玩意。在我的小时候,是欢欣鼓舞的。这可能归结于我自小是个吃货。
对京城稍有改观,是在这几年。想去看更大的世界,这是年轻的我们心中的远方。父亲很多次说过,丫头,你来北京把。小时候不懂事,都拒绝了。开始工作以后,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畏惧。很多人跟我说“北京啊”,也会插上几句。也会有人问我,“你去过北京吗?”“没有”。现在回想过来,很后悔。本来父亲是可以在每个暑假看到我的。是我太倔强了。
年初的时候,给父亲买了动车票。这是父亲第一次坐动车去北京。家乡的动车站也建成有段时间了。可是父亲不愿意坐。说火车舒服。但我知道不是这样的。
我记得那天,我去买菜回家,父亲坐在客厅看电视,茶几上摞了三条香烟,一包茶叶。“怎么这么多烟啊”父亲像个孩子一样,眯着眼笑,又好像怕我把他的烟藏起来。和父亲一起去坐车,父亲的大书包不小心裂开了。“这可怎么办呢”。“阿爸,你等等,我去买针和线。回头你到了北京,买一个新的”。拿了针和线回来。“你会吗?”“会的”。
在父亲眼中,我一直是个孩子。
朋友发来的晚霞照,附图。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