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也像猫一样瘫坐在沙发上,读这本书的时候几乎都是这个姿势,这个月不是太热,那些该做的事却都不想做,宁可如这本小说里的猫一样,看着主人苦沙弥与他来来往往的客人们谈天说地,东拉西扯,谈各式各样的人生态度,谈古今和东西方的文明冲突。
这本书初读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吸引,但是读着读着,慢慢会被里面的诙谐,讥讽,骂人不带脏字的文笔给带进去,看得哑然失笑。小说看起来故事也不成故事,都是几个人来来回回在猫主人家里,很小的一个屋子里说起那些生活琐事,一点点鸡毛蒜皮就开始天南海北、各种发挥,各种议论,但是都是百无一用,事情还是那个事情,并没有什么结果。
里面的主人苦沙弥显然是在影射作者自己,那是一个英语教师,每天蜗居在家,无所事事,毫无成就,作者通过猫的口吻对主人极尽反讽,贬损得十分刻骨,在猫的描述下,主人软弱、无情、痴傻、无能、还带着酸腐学者的自傲,就连长相的描写都让人不忍直视,“每当我看见主人的这张面孔,就不由得想:哎,真不知前世是怎样造的孽,才使他带着这张丑八怪的面孔,不知羞耻地呼吸着二十世纪的新鲜空气”,作者贬损起人来还真是不遗余力,丝毫不留情面。
这本小说发表于1905年,十分意外书中在那个年代讨论的问题竟与我们现今的社会并没有多大差别,里面涉及到金钱对社会和人的塑造,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学术界的虚伪和运作,社会潮流的荒诞不经,西方科学和理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东西方人文理念的差异,西方个人主义对日本传统社会的改变,还有很多话题如今读着依然感同身受,各种讨论和想法都是通过几个客人的闲聊天讲出来,没有争执,没有说服,似乎一切都没有答案,也没有解决办法。各人做着自己的选择,过着自己的生活,各有各的高尚和卑鄙,“表面看去,这些人似乎都是对一切事情无所谓的人,但如果叩开他们的心扉,就会发出某种悲凉的声音。”人人无法脱离现实的束缚,为生活所累,在金钱为上的世界里沉浮,最终都会死去。
一百多年前日本那群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放到现在一点也不过时,也许近现代的人类世界大抵类似,各个传统社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和西方哲学的冲击,一边拥抱,一边抗拒,除了三五好友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喜乐忧愁抒发一番,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其实与一只猫也无异。最后似乎还不如像文中的猫一样,偷喝了啤酒,醉生梦死,浑浑噩噩,最终放弃而死。
很多好的小说都像这本书一样,开头都比较难读,似乎故事性并不好,但是细腻的文笔和人物场景的代入,会逐渐让读者沉浸其中,最后会跟着关注其中人物的细微末节,鸡毛蒜皮,更加难得的是人物在阴暗而隐秘的小心思,不由得惊叹,作者描写之精准,细节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