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你见过撑着一支长篙,深情的对唱的壮族男女;或者你也见过蝴蝶泉旁,洱海上,白族姑娘小伙儿靓丽歌喉;或者是打着磨秋,在蘑菇房旁呢喃情歌的哈尼族年轻人。
但在神秘的傣拉山寨里,你会发现,原先固有的认知已描述不了眼前的世界。
六月,绿意铺洒大地,修长的竹枝外茂盛的庄稼;古朴的土掌房外热情的凤凰花刚被浓荫盖住;低调的酸角花又绽满枝头,香溢整个山寨;火红的荔枝挂满枝头,知了的乐队奏响天空;娉婷的曼木(芒果的一种)绿叶里,香甜的果实正发派发着请柬。
5月4日乘着红河县傣拉分会成立的契机,受作家朋友的邀约,我和热闹的人群一起赶赴傣拉人这场传承千年的歌会,终于有机会零距离感受这神秘的节日。从元阳、元江、红河三个县的35个傣那寨子里走来的27支代表队,用他们隆重的方式为分会的成立送上自己的贺礼。
居住环境的不同,生活习俗各异,生活在红河县境内傣族主要有傣拉、傣尤、傣洛三支。今天我们要拜访傣拉(水傣)支系。夏日早晨清新的阳光里,村寨里的男女老少,早就穿着节日盛装,精心打扮聚到一起了。男子(傣语:小卜冒)舞着狮子、跳着象脚舞;女子(傣语:小卜哨)带着热带水果洒着水,跳着婀娜曼妙的舞蹈,用寨子里特有的方式迎接八方宾朋。
盛大的迎宾仪式结束时,热情的傣拉人早已在葱葱绿绿的芒果林中准备好了五色糯米饭团、曼木、香蕉、傣族粽子等特色美食,每张桌上还铺洒着预示吉祥的五色碎纸。蒙面歌者们步入林下,吃罢美食,用本族巧手织成的五彩方巾蒙着脸面对面开嗓亮歌。唱情歌的尤其特别,男子先唱,女子回应,有跌宕的故事情节也有悲喜愁怨的情绪表达,一来一回很像恋人钟情、吵架、和好的过程,傣拉人告诉我们,歌者有时候会从一枝树枝唱到另一枝,再到下一枝,有时持续30到70分钟,直至打动姑娘的芳心,煞是有趣。
虽说是情歌会,但歌词内容早已超越了谈情说爱,过去傣拉人没有文字,歌声就是他们的记录载体。他们用歌赞美历史、赞美新生活、赞美劳动,教会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年正月初七和五月初五,不管你来还是不来,这样的歌事都会在村寨里上演,年年不衰。你可能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婉转的旋律,多样的调子会让你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多彩的生活、幸福的拥有、失去的痛苦……多样修辞手法,复沓的歌词,据时间地点场合即兴的演唱方式,描述着傣拉人的婚丧嫁娶、喜怒哀乐丰富多彩的生活。
坐在曼木的浓荫里,苍翠的叶上也许会滴下昨夜的雨,今晨的露;品尝着傣族酸辣可口的各色美食;赏着记录遥远历史的小调,观着蒙着面低头吟唱的歌者;此时谁的心里没有住着一个村寨呢?还好,我们在这一刻遇见。
可是傣拉人为什么要蒙着面唱歌呢?其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一说的是美丽多情的小卜哨阿花为了不让自己的美貌引来围观,经常用自己绣的彩巾把脸遮起来,挡不住的黑眼睛却更加迷人,引得小卜冒们天天都来与阿花对歌,欲睹蒙面情人阿花的真颜。后来阿花被迫送去给作恶多端水怪做妻子,英俊潇洒小卜冒杀死了水怪救下的美丽的阿花,从而结成幸福伉俪,生活在一起。寨中先民为庆祝阿花来之不易的爱情,每年正月初七和五月初七这一天,都要举办节日来庆祝,事因阿花而起,而蒙面的阿花更加让人着迷,人们就把这一盛大节日取名为“蒙面情歌”节。
其二是很久以前,偌大的寨子里只有“师娘”一个人会唱歌,其它人都不会。寨中有个叫中寨龙的小卜冒,他走出山寨到外面干活,听到了外地人唱优美的歌声,于是,他就偷偷地学、偷偷地唱,回村寨后,他一唱情歌,村中的男女老少都会跑来倾听。中寨龙十分害羞,但禁不住大家要让他继续唱下去的热情,便用槟榔叶蒙面,蒙面情歌由此诞生。每一个村寨里都有自己关于蒙面情歌的传说,那一个传说更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传说里都有傣拉人勤劳、勇敢、智慧的影子。
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卜哨、小卜冒成为了城市打工族中的一员,唱蒙面情歌的人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傣拉分会成立,希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更多的努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浪漫情人节里有趣的蒙面情歌会。我们相信有大家的关注,源远流长的蒙面情歌会一定会代代相传,永不衰亡。
都说一场完美的旅行,离不开独特的风土人情、壮丽的山河美景、莫逆于心的朋友,在蒙面情歌会上,你需要的都有了,还等什么呢,带着你好奇的心和记录的相机,也来赶赴一场歌宴,还来得及和小卜哨、小卜冒们谈一场蒙面的情歌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