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上班前第一件事,一边看晨读,一边做思维导图,依旧是我喜欢的暖黄色。
脑图做完后,头脑一片空白,怎么办?来,看看今天晨读的第一个锦囊——开启大脑准备状态。
好,明白了。在心理默念三次“寻找灵感,为晨读感想备战”,然后该干嘛干嘛。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挺有意思的,先去看看。
今天的题目很有意思——“换个角度看发国难财的行为”。发国难财这事不是趁火打劫吗,换谁都会鄙视的,薛老师难道不这么想?真有意思,我倒是很好奇,还有什么别的角度。
开篇讲了两故事,一个是深夜拐角巷子里的劫匪抢劫一万元,一个是沙漠里商人一瓶矿泉水卖一万元,然后,问题来了,这两件事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抢劫的是主动制造事故,可是卖水的只是给需要水的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后者可不犯法。“很好”,薛老师表扬到,然后话锋一转“道理大家都明白,卖水的人是满足大家的需求,怎么到发国难财大家就不理解了呢?”
然后,就说到美国曾发生了一次“卡崔娜”的飓风灾难,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规模停电。有个哥们看到这则消息后,就用所有的积蓄买了19台发电机,并租了一辆大卡车,开了1000多里的路程来密西西比河售卖。由于他售卖的价格是市场价格的双倍,很快,他就被警察以“反价格欺诈条例”关进了监狱,也没收了19台发电机。
美国一个电视台知道这个事件后,做了一个报道。主持人采访当地居民的时候,居民都表示:“我们要的是发电机,我们要的是电,我们要的是食物。”
这个主持人特别有意思,又问大家对发国难财的看法,所有人都告诉他:“发国难财是不对的,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随后,电视台又采访了3为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问他们发国难财到底对不对。
结果,这三位经济学家的回答出奇的一致,都表示: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方法,是好事,应该鼓励,而不是惩罚。
等等,我来理理:作为局外人,我们都认为发国难财不道德;但是作为需求者,他们不会想道德不道德,他们迫切需要多一种选择,就好像密西西比河的民众需要电一样;而作为经济学家,他们站得更高,看清了发国难财是好事,如果阻止,只会让遭受灾难的人处境更糟。
所以说,我们对发国难财有所误解?国难不是发财那个人造成的,他只是利用受难者获利,而这种利用,对对方来说也是好处的。这么说来,医生利用了病人的病痛,老师利用了学生的无知,中介利用了双方的信息不流通?打住,发散过度了,真是细思极恐,难怪都说经济学是一门反直觉的学科。
一晃,一个上午过去了,晨读感想一字没写,时间都去哪了?回想了我整个思想历程,这不正是晨读的践行过程吗?
一开始,大脑开启准备状态,边思考边看薛老师的课;然后,对发国难财的观点很好奇,就继续探索;再然后,我试着从旁观者、当事人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发国难财这个问题,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最后,我又思维发散到医生、教师、中介等职位,全面认识发国难财的问题。完全与晨读的几点相符,果然是神奇又实用的心理学!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一部动画片《大力士海格力斯》。其中有一集说到,海格力斯苦恼于准备演讲比赛,寝食难安。等到了演讲的那一天,在他出门的时候,他遇到了各种意外,最后,当所有人都讲完了,他才到。任课老师非常生气,问他为什么现在才到。
海格斯利很委屈,老老实实地将他一整个早上遭遇讲了一遍,然后等待老师责罚。谁知老师和同学都鼓起掌来,说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夸赞他演讲得非常好。海格力斯当场就懵了,拿着演讲稿想向老师解释,但是,没有人理会。最后,这一集在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以及海格力斯无奈地笑容中结束了。
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开心最重要。晨读感悟什么的,哪有什么固定的条条框框,想到什么写什么,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