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姑娘,是我们村的,比我小7岁,权且叫她“七姑娘”吧。
七姑娘五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她判给男方抚养。他爸爸很快又结婚了,娶的是省城郊区的农村女人。
说是农村,但是属于省城郊区,基本上跟省城的市民差不多,甚至比市民还要好呢,因为他们有地,有很多田地,那是我们这些贫苦山区的农民非常羡慕的地方。
七姑娘的爸爸再婚后,把自己的户口迁出了我们村,迁至省城郊区的那个农村,说是每年都能拿到不少政策补贴和分红呢。
但是七姑娘一直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爸爸平时工作忙,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给她带新衣服,新文具,还把一学期的学杂费、生活费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保管,七姑娘需要什么就从爷爷奶奶那里支取。
七姑娘上学的费用什么的,倒是没怎么作难。吃的穿的,也都不比别人差。因为她爸爸挣得多,不差她上学这点钱,因为她有疼爱她的爷爷奶奶,奶奶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比如蒸豆包、蒸红薯包,炸糖糕、炸油条……我们看见七姑娘吃这些好吃的,都会禁不住流口水呢。
七姑娘上六年级的时候,她的奶奶去世了。从此,七姑娘过上了辛苦劳累的做饭生活,爷爷告诉她:“小姑娘家的,不会做饭,长大了怎么行。学吧,啥都得会!”
七姑娘有苦不能言,有泪也只能往肚里咽。看着别的小伙伴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跟爸爸妈妈在一起。自己不用动手洗,就可以穿干净的衣服,自己不用动手做,就可以吃美味的饭菜。
七姑娘不光学会了做饭炒菜,还学会了蒸馒头,在我们老家,馒头是主食,一天都不能断的。
同龄的小伙伴不听话的时候,她们的母亲总是拿七姑娘来教育她们:“看看人家七姑娘,都会蒸馍做饭了,你会什么呀!啥都不会,还天天闹人!”
那些孩子就会回一句:“七姑娘没有妈,可不得啥都会嘛!要不她吃什么?”
那些母亲听到这话,往往就闭口不提了。
2.
七姑娘的爸爸支持她念书,而那个年轻的妈妈也不反对。这让我们觉得她是个比较好的后妈,因为我们那里有很多后妈不让孩子上学的事情发生。这样看来,七姑娘还算比较幸运的一个。
七姑娘学习很好,小学毕业考上重点初中,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高中。老师们对她评价也不错,但是都说她太内向了、太胆小了,甚至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不敢说话的那种。
我想,这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吧,父母不在身边,长期跟着爷爷奶奶,还要做各种家务,不能快乐的纵情的玩耍,她自卑呀。
七姑娘的爸爸说:“好好上学吧,三年后考到二本以上就上,考不上就出去打工。”
七姑娘的年轻妈妈说:“考上一本就上,考不上一本就别想了。他们仨都一样,谁考上一本谁就上学,考不上一本都回家种地去!”
七姑娘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都在爸爸妈妈身边,在省城上学。只是不知道成绩怎么样。
我那时真为七姑娘捏过一把汗呢,我和我哥,都是考了两年,也没考上一本,可能我们兄妹学习不够努力吧,但是,第一年就冲一本,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在我们那个高考大省,真的真的很难很难啊。
3.
可能是压力太大,也或是有其他的原因,那年高考,七姑娘落榜了。她的分数不算低,要是在外省,也能上个不错的大学,可是她和我们省内成千上万的学子(高考难民)一样,没有大学可以读。
七姑娘不敢要求复读,因为她年轻的妈妈早就有言在先,考不上一本就别上了。而她的分数,也没达到二本线,她爸爸也说过,考不上二本就辍学的话。而专科呢,是七姑娘自己和她的家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的。
就这样,七姑娘离开了学校,跟她爸爸一起去了省城,进了一家工厂打工。
后来,也就是半年以后吧,听说七姑娘相亲了。过完春节,就结婚了。年底,生了一个儿子。
听说七姑娘嫁到了她小妈的娘家那个村里。我们都为她感到高兴,因为那是个富裕的地方。
后来又听说她们那里拆迁,家家都能分房子,按户口,每口人都能分到一套房,她们家有公公婆婆,老公儿子,还有她,哇,五口人就可以分到五套房啊!
我们都眼红羡慕,是啊,我们辛辛苦苦攒钱买房,付首付,还房贷,一套房要奔波劳碌三十年。而七姑娘,不用花一分钱,直接领到五套房,哇,像中奖了一样!
于是我们又一次羡慕那些嫁到城市或者城市郊区的姑娘,说不定哪天拆迁,不就发了吗?而嫁到偏远山区的那些人,比如我,一辈子都别想那么幸运了,只能自己去拼命挣钱养家糊口。唉,不能比啊!
七姑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吧?公婆都还年轻,且只有一个儿子,这不是现在姑娘最喜欢的条件吗?
4.
七姑娘的儿子比我闺女大两个多月。我生二宝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想到她,合计(东北话,就是思考、考虑的意思)她会不会要二胎呢?但是我并没有问她,这种事,怎么开口问呢?我们又不是很熟,平时更是很少联系~
也真是奇怪,你突然想到一件事,竟会不经意地毫无防备地有相关的事情发生,哈哈,就像心有灵犀一样。就是在那几天,我突然看见七姑娘发朋友圈了,她可是一年到头也不怎么发圈儿的呢!内容更让我吃惊:她的二宝满月了!
天哪,第二个孩子,还是比我家的大呢。七姑娘又生了个儿子。
这孩子户口一上,村里立马又给分了一套房子。哦买噶,人家领房子,就像学生领自己的作业一样自然!
这样,七姑娘她们一家,就有了六套房。我们继续羡慕……
5.
前几天,我妈告诉我,她回老家,见七姑娘了。
我立马问东问西,她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有钱的阔太太模样?我想象不出来真正的阔太太是什么样子的,就像《私人订制》里的宋丹丹么?但我在心里认定,七姑娘肯定活得非常精彩,她正过着我们都向往或是正在努力创造的生活。
我妈的回答,才是真正的出人意料!
七姑娘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的,她老公没一起回去,至于什么原因,咱们不得而知。
由于人生地不熟,两个孩子不停地抱着妈妈的腿,好像一松手,妈妈就会不见了一样。
到了吃饭的时候,两个孩子又轮番撒欢野跑,七姑娘不停地到处追他们,那肯定饭也吃不好了。
我奇怪:一起吃饭那么多人,为什么没人帮她带孩子呢?老家里还是有亲戚的嘛。
一是孩子认生,不让别人带。二是,七姑娘见谁都不热情,不主动打招呼,她是小辈儿,总让长辈先问她好,大家对她有意见吧。再一个是,俩孩子衣服、手脸都弄得脏兮兮的,别人见了都嫌弃吧。
我争辩:孩子认生肯定是有的,人家毕竟不在老家这个环境里长大。但是说七姑娘不热情打招呼就不太合适了吧,谁不知道她内向胆小啊?但是她心眼多好啊!孩子在咱们那个满是泥土灰尘的村子里,谁不是浑身脏兮兮的呢?
我开玩笑说,咱们老家的人,现在都很有钱、过得很好么?看到有钱人(七姑娘)竟然一点都不羡慕,不讨好?
我妈告诉我,你只知道她们分了几套房,却不知道她过得到底好不好。
七姑娘结婚后就一直没上班,然后就怀孕、生产、带娃,她的公公婆婆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地里劳作。她除了带娃,还得为一大家子人做饭、洗衣服……唉,把那一家子人伺候得周到,把自己养的又黑又瘦。
带娃、做饭,包干所有的家务,这是好媳妇的标准吧?但是现在,这样的好媳妇好像不多了吧?
6.
想起去年听说的一件事,也是关于七姑娘的。她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小宝睡着了,大宝一直围在她身边,哭着,闹着,要求陪他玩耍。而七姑娘的老公,那个孩子的爸爸,一直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玩手机,丝毫不理会孩子的哭闹不止和媳妇儿的分身乏术。七姑娘多次喊他带孩子过去玩一会,好让她把衣服洗完。
那个男人,岿然不动。
怒不可遏地七姑娘抓起手边准备刷洗的鞋子,用力地甩向那个男人的身上……
然后,她们打了一架。
七姑娘打电话让她爸爸去接她,在娘家住了三四天,还是放心不下孩子,又自己回去了。那婆家人倒好,免费的保姆,不请自来了。
又想起一件事——
去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问了一下,七姑娘的孩子体重是多少?结果让我大跌眼镜,他是个小男孩,比我姑娘大几个月,体重竟然跟我姑娘一样!!我姑娘是那种体重偏轻的女孩,比同龄孩子瘦不少呢!
于是我问七姑娘,孩子吃饭怎么样,还喝奶粉不。她说不怎么吃饭,一直喝奶粉。我说那跟我姑娘一样啊,不吃饭只喝奶粉,一次喝多少呢?我们一次喝240毫升,有时候270毫升呢。她说她儿子一次喝180毫升,但是他奶奶总是放好多水,只加一点点奶粉。
我惊叹,怎么能这样呢?奶粉都得按比例冲调,喝了才有营养啊!他本来喝的就少,再稀一点,哪还有营养啊!
七姑娘告诉我,她给儿子沏奶粉的时候,都是按比例的,但是他奶奶经常抢着去沏。还说了一句“名言”——就当喝水了,等会儿饿了再给他沏!
呵呵,这是什么奶奶!!
7.
我妈告诉我,七姑娘穿的衣服很旧很普通,俩孩子穿的也不洋气,甚至不如咱们农村山沟沟里的孩子漂亮。唉,轻易不回老家,回来一趟,怎么也得拾掇拾掇,打扮一下吧。
我却不那么兴奋好奇了,我开始觉得,七姑娘过得并不幸福。
如若有可能,谁不愿意“衣锦还乡”呢?
姑娘结了婚,有公婆宠爱,有老公疼惜,有家人亲戚帮忙,生活无忧,花钱不愁(即使没有很多存款,很多房产,但有人愿意为你花钱,愿意为你分担劳苦,让你心理上过得轻松自在),这才叫幸福啊。
而七姑娘,虽然坐拥人人羡慕的六套房产,但是她的家庭生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她仍然称不上过得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