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求,如对食物,水,睡眠,和性的需求。
中国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正经历着文化大革命,吃大锅饭的阶段,我的父母出生在那个年代。
那时候的他们只求能够吃饱肚子,基本上不存在想死,或者抑郁的状况,很少。
更多的是想要活下来,能够有饭吃,再高一点的追求就是能够读书学习,就能够得到满足。
第二层:安全需求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我想这个层次更多的可以套用在战争时期,内心对死亡的恐惧远远超过对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记得之前听一位师父讲经,他在中日战争年间,为了逃命徒步走过10多个省,最后逃到台湾,躲过一劫。
前段时间看《何以为家》,为了逃脱战乱的赞恩一家,偷渡到其他国家,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一家人挤在脏乱的房子里生活。
对于他们呢来说,只要不被赶出这个国家,有一席之地,能够活着,就是最大的礼赞。
第三层:爱与归属需求
包括被别人解哪,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自由等。
自己内心深深觉得这是属于80,90后的一代内心的诉求,改革开放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吃不上饭的属于少部分。
作为80,90后,我们有安稳的生活环境,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爱自己呵护自己的父母,
这时候,我们更多追求的是自由和更多的爱。
当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一部分人会陷入一种负面的情绪中,严重的会陷入抑郁不能自拔。
第四层:尊重需求
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4月份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件,上海的一个17岁的男孩,因为在车中与母亲的一些争执,被母亲责骂后纵身一跃,在不到5秒的时间内,跳入江中,命丧黄泉。
顿时,整个网络各种热文都出来,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没吃过苦,说几句就受不了。
有人说:母亲不该总是责骂自己的孩子,应该采取更合理的沟通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太脆弱了,动不动就想死,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没有人想过死,因为我们对于能量层级要求不一样。
60、70、80年代要求物质跟情感的需求,而现在的00后和10后要求的是灵性方面的,还有安全感,所以要求的更多的是自由的。
我们要求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要求的是温饱和物质,八十年代是要求情感,九十年代是要求一份自由,零零后和一零后,他们要的就是一份灵性,就是我是谁,还要一份人性的尊重和选择权,所以每一个时代,要的事不一样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70、80后的父母习惯性让孩子在物质上事丰盛的,因为他们曾经缺乏过,所以想要给孩子,自己没有获得的那份补偿。
可是现在的00后和10后,他们的物质已经达到空前的满足,他们不再追求物质的满足,他们更多想要知道的是“我自己是谁,我能不能说了算,我有没有一份全然的自由”。
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自我封闭,甚至会想要通过死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解脱。
所以请现代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太脆弱,不是因为他们受的挫折教育太少,而是他们更向往自由。
所以请一定要尊重你的孩子,把选择权给到他,把你的爱给到他,让他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告诉他:你是自由的,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会变得越来越安静;而且他会越来越回到自己的内在,现代的灵性小孩,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在要什么,他们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说让你担心,做更过分的事情,都不会。
他们会回到自己的内在,然后去安静的生活。
所以请好好的善待我们的孩子,父母是我们的上行线,孩子是我们的下行线,我们为什么有孩子,都是为了疗愈原生家庭的痛,都是为了要看一下我们小的时候是怎样的,从生物本能上来说他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生物中开始不停的去震动和延续的一个生命体。
所以孩子是老天爷给到我们的礼物和天使,请好好的善待你的天使,并且每一天都感恩他,每天都对他有一份祝福和欢喜,给到他更多更多的支持和自由,好好的爱他,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最好最好的礼物,记得要跟他说,我爱你,我爱你!
这是第4层的需求,往后的需求还会不断的递增,上升到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会越来越趋向于回到内在,实现自我价值,想要获得人生的那份主动权,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一个时代的产物都是应运而生的,孩子也不例外,他就是这个时代对你的馈赠,他想要的就是那份自由和全然的允许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