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25岁以后,我年年被家里为什么还没有男朋友的问题逼疯。大龄未婚的事迹已成为亲戚熟人闲话家常的爆料,茶余饭后的消遣。
尽管小情侣们因为在公开场合旁若无人地亲吻备受诟病,我却十分羡慕,因为我连个示爱对象都没有。父母说:“满世界都是男人,你为什么找不到男人?”。是啊,随便进入一个打折商场人多得接踵摩肩,擦身而过的全是男人,单位有一半的男人,地铁有一半的男人,我为什么找不到男人?我是怎么混到这个地步的呢?
01.第一阶段
成长时期过于保守,对异性缺乏了解认识
成熟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从小看的教科书太多,见的人太少,被传统压制的太多,对人性了解的太少。
小时候一有男生给家里打电话父母就追问不停,将正常男女生认识异性了解异性的交往视为洪水猛兽,晚上严格限制外出时间,“跟谁?去哪儿?干什么?几点回家?”盘剥追问下我累得脑细胞统统死光,还有什么心思和男生出去?
虽然压抑的内心深处也有个暗恋的白衬衫男孩,但我也没能跟他们产生什么交流,直到高中跟男生说话还脸红,更别说读懂男人的心理了。大学时期继续保守,好不容易交了男友,当他随口说我们去青岛旅游开一个房间时我气血上涌:“原来你是这种人!”然后毅然决然地跟他分了手。
25岁学到的撩汉技巧都是其他姑娘初高中玩剩的,因为不了解男人,我甚至对男女交往产生了恐惧、不纯洁的想法。谈恋爱我不失败谁失败?
02.第二阶段
催婚逼婚,舆论压力起反作用
无论是父母师长,亲戚朋友,社会舆论,似乎都对大龄青年提出批评:早班车没赶上,末班车再破你也得上。
翻开各种毒鸡汤,它们都在鼓吹婚姻成功学,教你如何去高尔夫球场和MBA研修班认识钻石王老五,向攀高枝的邓文迪们学习嫁个有钱人,俨然一副笑贫不笑娼的腔调。我很气愤,写这种鸡汤的定不是大龄未婚女人,那些作者丝毫没有同理心,他们恶毒地假设大龄未婚的都是Loser,用胜利的姿态边鄙视边可怜我们。
毒鸡汤堪称“如何嫁给高富帅”指南,只管教给你嫁给他,不管你真正的情感需求。搞不懂还没遇到愿意携手一生的人所以没有随便嫁人,这种负责任的做法怎么成了人生输家?
各行各业都标榜匠人精神,却有那么多人对自己一生的作品—婚姻丢弃匠人精神。如果把婚姻纯粹看成一项共同养育子女,合伙买房,共同开支的合同不得已而为之,也可以和随便什么人相敬如宾,合作愉快,偏偏这合同避不开赤裸相对,相拥而眠的亲密条款,没有爱情,这些条款会让女人痛苦不堪。
按照鸡汤的理解,马蓉做到了成功,我不知道当初她是怎样骗自己不爱也可以结婚,后来又是怎样劝自己抱着不爱的人吻着不爱的唇换取热爱的钱,那么成功的她最后为什么还要出轨?
03.第三阶段
相亲带来的负面效果不容忽视
于是大龄未婚青年们到百合网世纪佳缘去,到介绍人指定的地点去,到公园相亲角去!千万个生性腼腆的姑娘倾巢而出,本是最不适合相亲的人,却走上相亲这条不归路。
每一次坐在陌生人对面,谈一项合作一生的合同,于千万人中我没有挑中你,你也没有挑中我,我们继续打起精神奔赴下一战场。
面对网上和现实中各种表面相亲实则约炮,已有良人还寻刺激,为人正常却没感觉,有感觉却看不上你以及“觉得还行没你也行,联系几次还是不行”的男人,我们大开眼界却又手足无措。
多少姑娘从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现在却要在形形色色已混成人精的男人场上摸爬滚打,遇人不淑的几率直线上升。
烂大街的撩妹技巧被我们当成最真心的承诺;被喜欢的男人暧昧着消耗着挑剔着却无计可施;遭遇渣男却怀着白莲花般的圣母心不离不弃;被骗了失身了损财了都不能对外言说;总之以前没学过没见过的,现在都猛烈地报应在无辜的我们身上。
可怕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屡次相亲失败让父母一再降低标准。他们难得达成一致,认为只要对方硬件条件过得去,性格习惯、兴趣爱好、年龄差距,二婚带孩都不是问题,当父母认为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就更大了。
04.第四阶段
妥协还是抗争看你如何选择
有的姑娘被催烦了问急了也就破罐破摔;有的姑娘见多了看懂了也就心明澄澈;有钱的,抗压能力强的还在苦苦支撑。
家境殷实且经济独立的确实可以活得更精彩自我一些,不用因为自己是“北漂南漂”且没有赚钱能力不得不找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男人做依靠。
可怜的是明知自己要什么,却因为需要家人支持,朋友理解,社会认同而委屈自己嫁给一个“差不多”的人的姑娘只能麻木自我听天由命。
已婚背后有不能言说的委屈酸楚,未婚的背后有喘不过气的舆论压力,我们只能呼吁社会大环境能够更开放,理解,包容些,给我们争取真爱的旅程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