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快地生活节奏,让人们难得能有闲暇的时间坐下来,认真读一本书。
阅读,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即使有时间阅读,有人可能也只是囫囵吞枣地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看一遍,“翻过”即“看过”,读完没有任何收获。
那么如何能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有所得,不浪费阅读的时间呢?《高分读书法》通过选书、预读、精读三个步骤,教你提高阅读效率,掌握一本书的精髓。
《高分读书法》的作者西冈一诚,高中时就读于一所不知名大学,学习成绩垫底,后来通过自己实践的读书方法,成绩大幅度提升,考入日本东京大学,他把阅读心得汇总,在《高分读书法》中展示。
在书中,西冈一诚介绍装帧阅读、采访阅读、摘要阅读、整合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并介绍了每种阅读方法的详细步骤,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把书读懂读透。
一、选书——开启阅读的第一步
如果大家读书是为了消遣和打发时间,那么读什么书无所谓。但如果想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那么就应该认真挑一本有效的书精读。按照以下三个方法选的书,一般不会有错。
1. 当下畅销的书
各大图书排行榜名次靠前的书,基本能代表当下大众阅读的倾向。
“畅销虽然不意味着广受好评,但是之所以畅销,还是有他的道理。”通过阅读畅销书,能了解当下市场的流行趋势,掌握最新的思想前沿动态。
比如你是一名小说作者,不知道写什么类型题材的小说,看看图书畅销榜,就大概能知道市场的风向了。
2.阅读经典
“经典恒久远,一部永流传。”
经典都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不管过去多久,经典都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书中的智慧内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所以如果不知道读什么书,那么阅读经典书籍,肯定没有错。中国四大名著,外国经典哲学、心理学著作,这些都是值得阅读的经典之作。
3.靠谱推荐
如果你对阅读方向有需求,比如想系统学习掌握心理学、经济学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但又不知道从哪本书入手,那么通过网上一些知名学者的推荐,或者身边学习此类专业人士的推荐,由浅入深、渐渐阅读提升。
二、预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事半功倍
上学时在学习新课本内容前,老师都会让我们提前预习一下,熟悉要学的知识。这样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进度。
读书也是一样,如果对书的大概内容一点也不了解,直接翻开就读,那么可能就会感到晦涩难懂,阅读时间延长。
但如果在阅读之前了解一下书的主题,知道讲些什么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那么不仅会提高阅读的速度,还能保证阅读的质量,实现双赢。
《高分读书法》在书中提到两种方式,帮助我们在正式阅读前,进行预阅读。
1、装帧阅读法——充分利用腰封、封面、书名等信息。
很多人在买到一本书后,都会把腰封、封面直接扔掉,书面内页关于作者简介、前言等内容也不去看。其实腰封一句简短的话,是对全书内容的高度提炼。
就像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用一句话概括中心思想,腰封的简介就是整本书内容的核心和精华。通过阅读这句话,对书的内容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可以有的放矢去阅读。
不仅是腰封,书名也能提供很多信息。《高分读书法》在书中提到三种方法通过阅读书名来提取信息,一是分割,比如《新观光立国论》,把书名分割成三个词“新”“观光”“立国论”,通过分割和拆解,我们大概知道这是一本“新”的理论书籍,如何通过“观光”旅游来发展国家经济;二是连接法,就是把主标题和副标题连接起来,比如《人工智能vs读不懂教科书的孩子》,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孩子读懂教科书”;三是深读法,通过对作者的搜索、封面介绍等其他信息,进行全面阅读,进而对书籍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做假设——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大概掌握了这本书主要内容后,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这样边思考边阅读,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能带来更好的阅读效果。
《高分读书法》中提到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发现问题,进而设置阅读目标。
“①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便笺上写下阅读目标。
②边看目录,边思考如何使用书中的内容实现阅读目标,在阅读目标后写下具体的方法。
③相比阅读目标,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在上一条的具体方法后面写下自己目前的水平。
④如果实际读书时发现与假设有出入,那么每次都要修改假设。”
比如想要学习心理学知识,但目前只对心理学有着普通的大众的认识,想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对心理学有全面、系统、专业的掌握,然后帮助自己或者他人改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目标去阅读书籍,就能找到自己理解的与实际专业的差距,然后有针对的阅读提升了。
三、精读——读有所得、读有所用
阅读,是一场与书的双向沟通过程,不是单向的简单读。带着自己的观点去精读书籍,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也是对自己思维一个锻炼。
1、边问边读——加深理解,采访和求解阅读
通过预读,我们知道了书的主体内容,也设置了阅读的目标,在开始读正文时,我们要带着一种质疑的、探究的态度去阅读,因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就是人类对一切事物的始终保持好奇、质疑的探索精神。
“读者式读书就是走马观花看一遍书中的字,记者式读书对书中观点有所感应,提出质疑,做笔记”。采用采访式阅读,就是在读的时候与书的内容进行一场访谈,边问边读、边读边问,不要让大脑放空、机械性的读着书中的文字,不去思考,而是让大脑运转起来,一边阅读作者的观点,一边提出自己的疑惑。
就像一名记者在采访,一来一去、一问一答,把读书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被动的全盘接收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的时候还会出现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截然不同的情况,这时就要停下来,进行求证。
《高分读书法》里的求解阅读法提到:如果对书中的说法不认同,就要提出疑问:这个答案经过证实了吗。然后通过搜索、查找其他的书籍或者网络,来找寻自己认同的答案。
通过这个过程,你不仅求证了一个问题的答案,还接触到了更多的不同类型的知识面,最终接受到知识印象更深刻,把书中的智慧真正变成自己的本领。
2. 一句话概括内容——摘要阅读助你提炼精华
读完一本书后,你怎样去证明自己读懂了这本书并且记住书中的内容呢?方法很简单,如果你能用简短精炼的话概括书的内容,就说明你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相反如果你长篇大论不知所云,那说明你对这本书了解还不透彻。
“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读懂”。
摘要阅读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概括每段、每章的内容锻炼,直到能精练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书中内容精华的提炼,也是锻炼自己思辨能力很有用的方法。
读完一本书,把精华提炼了,记在脑海中,变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就能随想随用了。
《高分读书法》里摘要阅读法三个步骤:
1、从每一节、每一章中寻找最具概括性的句子;
2、基于已经找出的句子概括本章或本节的核心观点,字数在30字以内;
3、基于这些概括句,写出一本书的概括句,字数在140字内。
对于概括性的句子,书中提到“靠近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但是’‘然而’之后的句子、诸如‘……其实并非如此吧’的句式、在书的装帧部位和正文里都出现的语句,都有助于我们揪出最具概括性的句子。”
通过概括每段、每章的重点,整本书的重点、脉络框架也就出来了。
3、读书的变现——输出知识
在文章开头提到,如果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在读完后,我们就应该把知识用起来,在实践中去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书中的内容。输出,就是把书落实到实处的方法。
“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好向外界表达、传播,就叫作‘输出’”。
比如我们阅读了一本心理学的书籍,用书中的内容来指导平时心态的调节;读一本逻辑方面的书,思想变得更有逻辑和顺序等。活学活用,这样读书的输出,才有意义。
阅读,能平缓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书中,有颜如玉,有黄金屋。用《高分读书法》的方法来阅读,从选书、预读、精读实践,有效掌握一本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