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希特勒挖空心思打造德国战车,难道就是拿来吓唬人的?1936年,希特勒觉得自己羽翼渐丰,是时候秀一下自己的肌肉了,也乘机试探一下英国人,法国人的底线,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进军莱茵河事件。
莱茵河地处德法交界,一战以后,为了防止今后德国对法国的军事威胁,凡尔赛条约明文规定:莱茵河沿岸不能成为德国的军事区;不仅不准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千米宽的地带驻军和举行任何军事演习,而且要拆毁原来的一切军事设施;莱茵河以西地区由国际联盟占领15年。
简单说就是不允许德国在德法边界驻军,这是白纸黑字写在凡尔赛条约里,不仅在凡尔赛条约上写了,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又重新强调了一次。
可凡尔赛条约就像捆绑在德国身上的枷锁,每一条都是为了削弱其军事力量,防止德国再度挑起战争。1936年的德国,虽然国力得到全面恢复,可还不足以与英法全面对抗,一旦英法全面反击,德国人是绝对吃不消的。
于是希特勒首先派出了1000人的小队人马,去试探对方的反应,并且告诫自己的军队,一旦遇到抵抗,立刻撤回。军队派出去以后,希特勒焦急的等待着,用他自己的话说:“进军莱茵河,是我一生最紧张的时刻,我不止一次向上帝祈祷,希望奇迹发生”。这一次,希特勒赌赢了,法国人没有任何反应,大部队立刻跟进,全面进驻莱茵河区域。
法国人就那么白痴,任由希特勒挑衅,不知道一味退让的后果?这事儿不能完全怪法国人,法国人希望以军事打击来警告希特勒的挑衅行为,但首先要得到英国人的支持。可惜英国首相张伯伦有自己的算盘,不愿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希望德国能牵制法国,一直奉行绥靖政策,不愿引起战争。背后的原因,英法都被一战打怕了,不愿再打仗了。
可英国人,法国人不知道,几年以后,他们将吞下比一战更大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