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下雨,久违地出了一次门,换了一种心情漫步在早市的街道上,也不着急买菜。戴上耳机之后,竟开始仔细打量起了周遭。那时候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好像大雨之后的时间忽而变得缓慢,一切眼前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好像变成一副透视功底极强的古典油画,却又是鲜活的、及其富有折叠度的。
我心中感到一种久违地畅快,那是一种好像突然脱离了世俗的喜悦之情,也是一种回归了内心世界的自得和随心所欲——观察力前所未有地、不由自主地变强——先是看到眼前的景色时,竟有一种新生儿初次端详未知事物的新奇感:人们的表情各异,好像都很忙碌;地摊上的蔬菜色彩明亮而饱和,让人感觉及其新鲜。再而便是及其丰富的内心活动,那是不受外界驱使的、自己也并没有勉强自己的思索,一瞬间,各种散文式的哲理混杂着许久之前的阅读涌入脑海,也许也就是那么短暂的一弹指吧,我仿佛忽而开悟了一般,领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向感——从今以后我便是要这么活,便是要如此自由地驰骋在心底的海洋——若要问我那究竟是什么,我反觉烦躁:自己是说不清楚的,但是自己是不需要说清楚的,或许说清楚了之后反而是令人迷茫的。
我回想起过去一年的一些个片段,他们以一种寓言式的手段交织起来,让我不禁失笑:上次新年前自己连续失眠后早早入睡后的那个翌日清晨,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打开耳机将自己置身于后朋克的世界?在那之后好像不管我怎样反复追求后朋克都没有了当初那种内心里悲壮的幸福感。有的只是自己逐渐变得喧闹,逐渐思绪过重,逐渐开始惧怕去做那些自己应当做的事情,继而开始畏惧思索,好像思索已经成了自己心理防线的大敌,一旦触碰便会崩溃。但事实却是,我发自内心的喜悦永远都是诞生于思索。那我又是为何把思索的刻板印象变成了在绝境里那种自我剖析的痛苦呢?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直到我被一阵或许富有禅意的风吹醒,我真的意识到了什么:不管是以往自己只需一首歌便深深沉浸的美妙生活方式,还是自己对思索的刻板印象——他们的原因永远都只有自己的内心。
内心是不安的,便再怎么都无法把自己置身于音乐,便再怎么思索都觉勉强也毫无幸福感。内心的不安外化为更为潜意识的行为,诸如后悔过往,虚浮奢靡,自以为是,模仿他人,自己便也从此失去了内心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毫无安全感,变得越加不安。
是的,这也正是内心不安的原因:浮躁、不尊重世界的声音,自然会让自己的内心失去与时间的联系,只剩下人性中那些拙劣而没有尽头的念头和声音:旁人是如何,旁人又是如何看我,我将如何立足,我将以什么姿态立足,我是否还是优秀的.....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竟然充斥了我的脑海,如此之久。
我想所谓内心的安定或安全感,绝非由外界的境遇所赋予或左右的,人生在世,没有什么境遇是自己能够预料的,有的只是偏离自己的预期,但这决谈不上“人生错位”,最多算是些逆境,自己越来越不安的因素也绝非此些。相反,或许根本的原因便是不尊重自己的内心,不尊重他的呼喊:“嘿,我想要去做那个,我讨厌你在做的这些。”自己越来越听不到内心的声音,也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如此,怎么可能感到安宁呢?
世间的太多都与此有关:对工作学习的不满意,对家人的愤怒和爱,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悔恨——所有类似于“这真的是我所想做的事情吗?”,“我想做的到底是什么?”的疑问都是源自于此。我感激那么一个瞬间,让我在今日的空气中重新听到了内心的声音,而我也将继续做他忠实的听众,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抵达自己的内心,与这个世界对话,获得人生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