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也就是我53岁的时候,想做个有点精神追求的“文化老头”,所以,在2018年2月3号只身赴京,在西四北二条找到东篱书院,开始学习古琴。两年多以来,赴北京有30多趟,980坐熟了。
2019年一月受年轻的经济学家何帆的影响开始写一点杂感一类的文章,记载自己的生活与所思所想,于是到这一年的12月,就写了105821字,可以出一本小书了。
2020年4月20号,和李志欣校长相识,有一个新的年头在我头脑里产生:想评正高。
我一生于“官”无缘,当过最大的“官”就是班长,那还要追溯到1982-1983年补习的时候,已经是38年的事了。后来在学校当过3年的语文组组长,此外就和任何“官”字沾不上边了,因为我心软,不善于管理别人。我这一生于“财”亦无缘,夫妻两个靠这点工资能勉强度日,几乎没有存款,是个老“月光族”,但对这些我都不太在意,因为命里没有这些东西。
评正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眼看看密云区也不过几个人而已,对一个老师而言,那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和难以实现的目标,更何况我已经过了55岁,有此想法,不为晚乎?其实,想法就是想法,想法有想法的作用,它能给你明确将来5年生活工作的方向,而不就是生活和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东西拴着,我心灵的野马不知要飞奔到什么地方。
既然是目标,就要为这个目标做一点准备。如果评正高是个“果”,而要想获得这个“果”就要“诸因”具备,否则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怎么准备这“诸因”呢?正高必须有专著,有课题,有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今天的这些小想法就是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大的方向是每年出一本书,每年发表一篇文章,这个目标从2020年开始。想到几个可以作书名或论文题目的东西:《融化自私的坚冰---职高学生抑郁情绪探因及管理》《苏轼的人民情怀》或《见路不走和语文教学》暂时就有这几个,争取把它落实成文字。
另外古琴我不但不能扔,还应该加强,每天应该保证90-120分钟练习,三分之一是复习旧曲,以应对考级。好在手里学过的已经能坚持到六级,主要的方式就是跟弹,跟着大师的节奏一点一点来,不急不慢,因为我主要学杨青一派,所以杨青的曲子要多准备一点。
另三分之二时间是学习新曲,还是慢慢来,先学七级的《长门怨》《风雨情》,如进度比较快,就再学学《春江花月夜》。总之我的目标是60岁时拿下十级。只有这个目标,才能逼着你学下去,否则又会是半途而废,至于学习其他的乐器,别想了,退休之后再说吧。
让自己工作时间的最后五年有个目标,有点意思,至于那些目标能不能实现已经不重要,因为在这些目标下,我已经实现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话句话说,活出了另外一个自我。
此生若能如此,即不为虚度,亦足矣。人来娑婆世界一遭不易,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来。为这一世的“神识”增加些“亮色”,放他到下一世“璀璨”。
2020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