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手里有个锤子,你就会觉得满世界都是钉子。
1.
每个人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维方式,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小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渗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时候,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难题,可是有时候却也是造成困难的罪魁祸首。因而,拥有一个清晰完善且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万维钢在《智识分子》中提到了当下世界的三个重要趋势:
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取代部分人类工作
社会阶级的分层不断扩大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协作愈加完善,很可能一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在整体中的那一小部分就可以了。但是知识是去中心化的,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东西,就一定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可能涉及到经济、文化、心理、政治等方方面面。至于人工智能就无需多言了,阿尔法狗的出现已经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与人最大的差异将集中在思维模式上。就像我在《所谓教育公平,是否痴人说梦?》中提到的那样,一个固化的思维模式是很难转变的。并且这种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你为人处世的原则。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呢?
要知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必然是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结果。这条路上不存在捷径,也没有速成。那么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究竟有一些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2.
古希腊寓言《刺猬与狐狸》中有这样的内容:
狐狸十分狡猾,诡计多端,总是向刺猬发起进攻。但是刺猬每一次都缩成一个球,把满身的尖刺朝四面八方展开。任狐狸多么狡诈,刺猬就一招鲜,反而屡战屡胜。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狐狸知道很多事,但是刺猬知道最重要的事。
虽然狐狸懂得很多,但是刺猬只需要一招,就足以逃生。由此,我们把人的思维分为两种:
刺猬和狐狸。狐狸的思维是分散、多元的,而刺猬的思维是集中、单一的。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E·泰特洛克在《狐狸与刺猬》一书中对这两种思维有过专门的描述:
刺猬式的思维方式是进取的,只知一件大事,在简约的名义下,寻求和扩大此事的解释力,以“掩盖”新的案例;狐狸式的思维方式更加折中,知道很多小事,与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持同步,满足于根据时代找出合适的解决之道。
同时,泰特洛克还针对专家预测的准确度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专家的预测还不如一只猩猩随便一指。
开个玩笑,没那么夸张,只不过跟丢个硬币猜正反面的几率差不多而已。(好像没什么区别)
值得高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这么水。总有那么一些是靠谱的。而所有靠谱的预测专家都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狐狸式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从很多来源了解信息,自己的看法还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刺猬的观点可能比较受重视,就像各个领域的“专家”,但是狐狸肯定比较准。
3.
刺猬的思维是简单的,但存在着局限性。他们通常会认准一个点,以此类推,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就像派系斗争,各方都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并固执地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
但是过犹不及,过分地固执己见于唯一的原则是不理智的。
狐狸的思维是复杂的,也是真正有见地的。千万不要被自己内心的“锤子”所迷惑,认为一切都是钉子。只有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才是理性的。
但是现实生活,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都是多元的,很少有纯粹的狐狸或者是纯粹的刺猬。可能你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狐狸式思维,但在某些时候却固执地像只刺猬,反之亦然。
就像很少有什么理论或者方法可以放之四海皆准一样,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在正确的时间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地解决问题。
你心里的想法越多、接触的领域越多,办事的时候可用的选项就越多。
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说:
投资者应该糅合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
由此可见,多元思维是十分理性且实用的。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也只有复杂,才能帮助我们战胜复杂。
那么刺猬式思维就一定不好吗?
也不一定,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就比较笨,一根筋。当然啦,也可能是大智若愚。他就只懂一个降龙十八掌,但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中国儒家有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就是那个“刚刚好”。
我们可以尝试在需要多元思考的时候用“狐狸式思维”,要认真做事的时候拿出“刺猬式思维”。
就像一个人有时候会内向,有时候外向一样。
一切选择,皆由本心。
联想到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导致我们的思考惯式变为寻找确定的解,进而得到高分。而且由于有满分的存在,导致我们自然的拥有一个心理预期是,凡事都有最佳解和确定解。这是一种偏向刺猬的思考。
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却是,大部分的问题的解需要因地制宜和权衡行事,我们只能得到短期的相对最优解,而且还需要迭代试错,不断调整,所以内心的预期不能是“一口吃成大胖子”,而是“小步快跑”。这是一种偏向狐狸的思考。
其实做互联网产品是类似的,各种层出不穷的方法论其实都指向了一个本质,就是我们的社会和世界是变化和不确定的,产品没有一锤子买卖,不断地拓展认知的边界才是产品经理日常的思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