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的生活
“每天上班很忙,但又不知在忙啥,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天天围着孩子转,没有自己的时间,觉得没有了自我”,“忙着挣钱,就像机器人,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但又无能为力”……
我们生活在自由的时代,但又时常觉得不自由;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又感叹生活的苦闷;我们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又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想由着性子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现实不允许;我们想任性,但内心的自己说“时候还没到”。
我们渴望能思考、感觉、说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能活出自己样子,可一些长辈总劝说我们要活的现实一点。
现实与自由就不能调和吗?读读弗洛姆《逃避自由》,似乎找到了答案。
自由的意识
人的个体化在未达到积极自由时,会产生强烈的辩证特征:一方面是渴望摆脱外在的权威,自我力量增长,日益独立;另一方面是孤独的日益加深,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无能为力。
为了克服这种孤独和无能为力感,我们常常选择融入现实,放弃自由,试图通过消弥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的方式来克服孤独。试图按他人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制度的要求来修改自己。
于是我们在丰裕的物质生活中却没有带来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反而被异化,为物所役,逐渐“心甘情愿的”臣服于商业时代的“物欲权威”。
弗洛姆给出了另一条路,即追求积极的自由,主张全面、总体的人格的自发性活动。即人的积极的自我实现,积极的发挥个人情感和心智潜能,表现为爱与创造性的工作。这种自发性活动也是人克服孤独和恐怖,而同时又不使其自我的完整性受损害的唯一途径。
唤醒积极自由的意识是追求自由的前提,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自由,才有可能去追求。
积极的行动
(1)遵从内心的需求
我们常常分析“我感觉”、“我认为”、“我愿意”的东西是对还是错,而很少分析这些是否是真正内心需求的还是别人灌输给“我”的。
我们要遵从内心的需求去选择和决定做某种事情,面对外界的压力我们有活出内心的自我,而自我则是自由个人真正安全的基础。只有内在的心理状况能使我们确立自己的个性时,摆脱外在的权威,获得自由才是永久的。
(2)挖掘自身的潜能
现代社会里个人自动与他人趋同,这加剧了普遍个人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因为自我丧失后,伪自我取而代之,这把个人置于一种极不安全的状态之中。他备受怀疑的折磨,因为由于自己基本上是他人期望的反映,他便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身份特征。为了克服丧失个性带来的恐惧,他被迫与别人趋同,通过他人连续不断的赞同和认可,寻找自己的身份特征。
因此,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做的是什么,能做什么。人必须过自己的生活,必须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以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
(3)实现自我的价值
弗洛姆指出,人们可能由于自身的力量没有得到发展,使得自由成为其负担,因此逃避自由、放弃自由,重新投身于、依附于外在的力量,从而丧失自由,进而再次感到孤独和无能为力。
但,我们坚信有这种积极的自由存在,即自由扩大的过程并非恶性循环,人可以自由但并不孤独,有批判精神但并不疑虑重重,独立但又是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自由的获得要靠自我的实现,要靠的人应该是他自己。
自我的实现需要自发的活动,而自发的活动的瞬间觉察,这时也正是我们真正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