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记录一段真实生活中人物的语言或者是两三个人物的对话。建议大家先录音,然后逐字打出来。
回答:
记录老板打老板电话的一段语言还夹杂了和秘书小王的对话,由于没有放免提,所以对方回话我没有听到,在记录的时候用(对方回话)来代替谈话中听不到的间隔。
老板:
我哪个税去交吧?交不交?交不交啊?
(对方回话)
因为它只有四……前十五天啊。
(对方回话)
征期只有这四前十五天啊。
(对方回话)
咦!!你五月份交也只能五月上半月,上半月……关键你来得及来不及这也是事……
(对方回话)
那你那个弄的,你拖到那会儿,我就没办法试那个九十多……那个,那个,就……也只能——那些东西试完了,好把。我主要是这个考虑。
(对方回话)
是吧。
(对方回话)
我怕万一到时候弄完了他不认你就……我怕担心这个——
(对方回话)
他核一般都三十天之内——对。那感觉这周末告诉我好吧。就是说你最迟不能错过四月十五号。
(对方回话)
今天是五号星期四,哈?星期三,今天星期三,再加十天十五号好像是星期六吧。(对秘书小王说)小王帮我看看。
秘书小王:
十五号——星期六。
老板:
十五号,星期六,那十四号之前。最晚了。不能赶在征期那一天。好吧,这周末。
(对方回话)
(对小王说)小王,这周末咱们看看报吧。
秘书小王:
这周,这周末是吧?
老板:
这周末咱们都做好准备,好吧!
秘书小王:
这周还是下周?
老板:
这周末知道结果,咱们就下周吧。
秘书小王:
哦,行。
记录完这段话,它有这些特点:话语比较零碎,语序不依照常规,随时会有插入语,还会伴随一些小错误。
这次作业可以和我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口头表达知识有共同之处。
去年我通过在行网,请教过吴雪钰老师,如何改善语言交流。吴雪钰老师就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拥有语言学博士学位。在语言交流这个课题上,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她传授了我许多语言交流技巧,包括肢体语言,音调,文字方面等。我把吴雪钰老师在口语用词方面的内容与舒明月老师的课结合起来,得出以下三点:
第一,好的口语交流,需要重复谈话中的关键信息。
口语用声音交流,声音具有流动性,不像书面文字,可以反复观看,声音信息会很快消失,如果不重复重要信息,交谈双方会抓不到谈话重点,不停地反复重要信息和关键词,用口语交流才不会累。而且口语中容易出现错误,除非是提前背稿这类口语,都会夹杂一些小错误。重复关键信息有助于我们在谈话中获取正确信息。
在琉璃瓦中,姚先生第一段话中,谈话重复的信息是“瓦”,四个短句,每句都出现了瓦,这就是关键信息的重复。要注意,关键信息不单指重复同一个词,不同词指像同一事物、意象也是在重复关键信息。关键信息会随着谈话地进行而变化。
第二,好的口语交流,需要避免谈话中的冗杂信息。
什么是冗杂信息?最典型的便是口头禅。口头禅大多是没有什么实质信息,如,然后,呃,嗯,我觉得等等。口头禅还有一个特点是出现频率特别高,这些无意义词会冲淡谈话信息量,如果你还不会重复谈话中的关键信息,那么有效信息会淹没在无意义音节的海洋中。这就是为什么口头禅被认为是不好的语言习惯。很多人说,口头禅不说觉得怪难受的,好像话有时候就会断了,感觉没法不用口头禅去做过渡。这便是接下来要说的——
第三,好的口语交流,需要适当停顿。
用口头禅连接话语是错误的想法。口语交流具有流动性。适当的停顿,给了交流双方休息的机会。如果不停地讲话,听者需要一直聆听,这会非常累。用口头禅这种无意义冗杂信息去填充空隙,听着会更累。不说口头禅,停顿几秒,再继续说,才是体贴听者。而且停顿还有个妙处,就是能让对方咀嚼上一段话,被动地重复了重要信息。
懂得了这三条,便可以灵活应用到写作对话中。但千万不要理解成,把所有对话都要按这三点要求写。
这三点是完美情况下的口语交流,我们日常说话不可能时时刻刻完美,加入一点不完美的元素,反而会让人物更生动更生活化,也可以区分人的不同状态——人在精神饱满时和精神涣散时的对话,就有很大差别。塑造人物时,适当加入少量个人特色口头禅,既生活化,又增加人物特点。至于怎么加,加多少,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细心地观察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