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焦点解决网络中十五坚持分享第1184天2022.5.1
俄国作家伊凡·冈察洛夫说:“整个人生就是思想与劳动,劳动虽然是无闻的、平凡的,却是不能间断的。”
劳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一个孩子应该掌握的基本的生存技能。
父母在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要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引导孩子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掌握各项劳动本领。
要知道,劳动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技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更能够让孩子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劳动能力,关乎孩子的未来
老祖宗曾流传下来一句话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思是不参加劳动的人,是不会辨别稻、黍、稷、麦、菽这些谷物的。
在如今的现代化社会中,大部分孩子生活的环境里,别说认识五谷杂粮了,就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严重缺乏。
小志有个在一线城市定居的表哥,他的儿子乐乐上初中了,每年过年回到老家县城来,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把手从袖口里伸出来,其余的所有事情都是表哥表嫂包办。
起初我们以为乐乐是不太适应老家的环境,后来才知道,乐乐在自己家也是如此。
而且,乐乐不仅缺乏劳动能力,就连学习成绩也在节节后退,表哥表嫂再怎么念叨,乐乐失始终充耳不闻,仿佛事不关己的样子,沉浸在不离手的网络游戏中。
说到乐乐的将来,表嫂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说很后悔在乐乐小的时候,没有要求他整理自己的书包、床铺,也没有带着他学刷锅洗碗、扫地拖地等家务活。
现在想培养乐乐的劳动能力了,乐乐却已经懒得不成样子,根本不愿意学,而且说不得骂不得,只能听天由命了。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
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父母应该明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不仅是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更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和发展前景。
图片
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班建武教授,曾在一档节目中介绍说:
“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不仅是具体的劳动技能的培养,更需要让孩子通过劳动,感悟世界得以存在维系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就是劳动。”
图片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创造未来”的历史,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备清晰的劳动意识和足够的劳动能力。
首先,父母要懂得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李永乐老师讲过,每年到了夏天,他家的空调遥控器就不好使了,他自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好打电话报修。
结果维修人员告诉他遥控器只是没电了,换个电池就好了,李老师说举这个例子说明自己的劳动能力是很差的。
经过一番分析,李老师认为自己劳动能力差的责任在于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包办了所有的事情,没有给他创造培养劳动能力的机会。
图片
很多父母也都是这样,认为孩子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来考上好大学就是成功,其实不是这样的,父母要懂得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孩子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从穿衣吃饭这样基本的劳动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其次,根据孩子的年龄,逐步培养劳动能力。
油画家阿·斯米尔诺夫说:“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
没有一个天才是在空想和空谈中诞生的,想要成为杰出的人物,离不开长时间的学习,更离不开高强度的劳动,越有才干的人,面临的任务会越复杂。
因此,三岁以下的孩子,父母要教会他们穿脱衣服、用勺子吃饭、把垃圾扔到垃圾桶等简单的劳动任务,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打下基础。
三岁到六岁的孩子, 整理小书柜、小书包,摆碗筷、擦桌子、扫地,这些劳动技能要逐渐掌握,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地带着孩子一起做。
六岁以上的孩子,从学习用品的整理,到简单饭菜的操作,再到洗自己的短裤袜子等,不断增加的劳动任务,培养孩子更加熟练的劳动能力。
第三,因时因势,多种方式引导孩子爱上劳动。
早晨出门时,看到小区垃圾桶旁站了一对母子,看上去四岁左右的小男孩,把一大包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的时候,妈妈拍着手夸他:“你真棒!”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劳动的热情度越高,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份心劲儿,挖掘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养成随时劳动起来的习惯性。
如果孩子已经十来岁而且比较懒惰,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再结合平时的时间安排,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孩子开始劳动起来。
要是孩子实在带不动,父母也不要着急,而是从一点一滴的家务劳动开始,孩子做了一点就使劲地夸,让孩子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
正如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劳动是幸福之父。”
把劳动融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前几日回家跟我说:“妈妈,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我问他是什么任务呢?他非常开心地说:“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做一道拿手菜,我决定做番茄 炒鸡蛋!”
这道菜儿子早就做得很熟练了,从切番茄到打鸡蛋,从起锅倒油到放葱花和盐,从翻炒到出锅,最多20分钟就能端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
其实当初带着儿子学做菜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抗拒的,弱弱地跟我说:“妈妈,我为什么要学做菜啊?你做给我吃就行了呀!”
我告诉他不能这样想,妈妈会做菜是妈妈的本领,你会做菜是你的本领,你从劳动中体会到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是别人无法给予的。
就这样,我从怎么打火开始教起,带着儿子学会了煎鸡蛋、炒青菜等家常小菜,不仅让孩子爱上了厨房,更让他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其实,劳动就是融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父母不需要刻意,只要带着一起做起来。
李大钊曾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的确如此,从现在开始,父母带着孩子劳动起来吧,那是孩子通往人生幸福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