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对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进行了教学,第三单元的学习也到此结束了。最后一课主要是理论方面的东西,主要内容包括两点:一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二是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其中,收集有关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教材上已经给出了相关的资料,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的信息,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了要求:边读边概括出人类探索宇宙的三个阶段。这样就明确了方向,学生需要从教材的信息中提取关键词。通过阅读教材信息,很多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最后,我让学生代表分享。但在分享的时候,有部分学生的语言还是显得有点复杂,基本上是照着课本念的,这时,我对学生说:语言再简洁一点会更好,这就引导学生再次对信息进行简化。通过几位代表的分享加我的引导,我和学生一起概括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肉眼观察;第二阶段,借助天文望远镜等工具观察;第三阶段,航天时代,进入太空观察。这就同时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本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对第二个探索活动的兴趣度更高。学生看到天问、神舟等词时,都特别想知道还有其他的成就吗?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因为肯定有学生知道,于是我让学生代表分享,你还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过哪些成就,这时,学生举的例子就很多了,比如有载人飞船、火箭、火星等等。与此同时,既然学生对这个活动兴趣度很高,我就借此补充了一些关于太空生活方面的知识,在这一环节,学生听得极其认真,有时还会闹出一些笑话,有的学生还由太空生活想到了几年前的一次太空授课,还有一些相关的书籍,还有学生想到了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多。
不过,本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梳理资料时,我仅仅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信息,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资料,最好是教材内容以外的,然后在课上分享,这样学生们会了解的更多。不过,这倒是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涉及到要查资料,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只是查资料一定要提出要求,查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最好上哪些网站去查,避免学生盲目查找,最后查得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