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一种很难的事情,叫做“与母亲大人相处”。
正如知乎上有一个楼主的故事:
因为天冷,手洗怕冻坏手,女生自放假以来第一次用了洗衣机。妈妈看到后,对她大发牢骚。当时,楼主的亲弟弟和表弟就在二楼玩平板。而她对妈妈的顶撞直接导致了她们之间矛盾的爆发,最后她忍不住蹲在没人的角落里痛哭起来。
那一刻她真的感觉到了绝望,第一次觉得回家对她而言是一个后悔的选择。甚至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但凡有能力,就绝不会在家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定有很多人有上述类似的情况,每次寒假回家,都或多或少被爸妈嫌弃,甚至和爸妈之间的争吵不断。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朋友圈里各种吐槽回家跟没回到家之前的状态天壤之别。在外面的时候,父母天天微信QQ电话嘘寒问暖什么时候回家,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关心和思念。而我们,也都是抱着很好的心情,期待着和父母好好相处。可是回到家后,我们还是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吵架。
虽然知道父母是爱我们,为我们好,可是依旧会因为他们的不可理喻而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恶言相向。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父母在家对待我们的态度就那么差呢?
1,父母的唠叨、啰嗦,甚至与孩子的矛盾,其实是分离一年之久父母对孩子的补偿。
出门在外读书,工作,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只能通过电话传递,但父母对于儿女的爱,远非一两个电话就能描述的,对于所有的父母而言只有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才能给予所有的爱。所以,在回家之前,父母会百般期盼自己孩子的回家之行,一解他们对孩子的相思之苦。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回到家后父母会耳提面命地关心我们的学习、工作、婚姻。在父母心中无论什么时候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孩子,唠叨在他们看来那是言传身教,不外乎如此。
2,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努力做好了分内之事,没有必要为谁的情绪负责。只是对于父母,我们可以引导父母自己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知乎上的楼主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回家后她没有处理好与父母相处的关系。我猜想她在家一定还有很多让父母看来不舒服的事情,这件“洗衣机事件”只是她在家与父母矛盾爆发的最后一根导火索。如果她在回家之后能够用一些方式去改善这种关系,结局不至于如此。
不要把父母对自己的包容肆意挥霍,父母包容孩子也是有底线的存在。
每天早上我八点多起床,因为我知道这是老妈对我的底线,如果再不起来她绝对会进房间掀被子。所以,我很少会越过父母对我的这种容忍的限度,到了八点多,自己乖乖起床刷牙洗脸。如果我们做的事情让父母看起来很不舒服,一次两次他们可以容忍,但次数多了,谁也没有那么好的性子。
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底线之内肆意挥霍,但也要明白底线在何处,明白了一个度,自己想怎么做都行。
父母喜欢自觉的孩子,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懂事。
每次放假在家,我都会主动跟爸妈说有什么家务活需要我干的。我知道,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低,不会期望孩子做什么很重的家务活,顶多是拖拖地、洗洗碗之类的。对于爸妈给的家务,我向来不会拒绝。因为我明白,我可以用一两个小时去做完这些家务,但是剩下的时间却完全由我自己支配。最关键的是,我发现当孩子主动去向父母承担家务时,父母反而不会让孩子去做,父母想要的不过是孩子的一份心意。
3,爸妈现在的唠叨与啰嗦,更是补偿以后难以见面的时光。
上大学之前,每年寒假我和父母在家的节奏是争吵不断;大学以后,双方的争吵明显少了,都在忍让,因为爸妈都明白,我以后在家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工作以后,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了,想吵都吵不起来了。
有时候和爸妈一起看电视聊天,我笑着对他们说:“以后参加工作后可能我就没有这么长的假了,就不能在家呆这么久了”。
我爸拿着热腾腾倒满水的杯子小心的喝了一口,什么也没说。
我突然感觉,我的爸妈老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因为一些小事便对我啰啰嗦嗦,耳提面命。他们需要我陪伴他们,甚至随便说点在学校好玩的事情他们就开心得不得了。
我爸经常对我妈说,一直说他干嘛,儿子那么大了,自己的路自己走,我们帮不了,也不会帮。
我明白爸妈的心意,但有时候,他们的唠叨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那至少代表着他们未老,我未大,而当真正我离家不回家的时候,也就说明我享受不到爸妈对我言予以表的感情了。那个时候,爸妈的耳提面命会成为一种奢望。
而我最近发现,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作者:是小姜不是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