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189——217页
阅读摘要:1.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的意志。对于教徒来说,这个层次较高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旨意,对于心灵健康的非教徒而言,这些更高层次的意志可能是真理、爱 ,以及他人或者现实的客观情况。“心灵健康”就是不计任何代价,持续致力于认清现实的过程。
2.邪恶就是用 谎言维护病态的自我,由此积聚的一股企图扼杀生命力或活力的力量。
本章作者阐述了关于关于病态自恋,高度自闭症患者,他们病症的由来和表现。作者把这种狂热的自恋,用习惯性说谎来掩盖自己病态的行为定义为邪恶。第一句话就交代了邪恶产生的根源:缺乏爱的家庭是产生邪恶的温床。作者引用了瑞士心理医生爱丽丝·米勒的一句话:要彻底消灭邪恶,就必须从每一个婴儿一出生开始,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体验过爱和尊重的生命,才知道如何去尊重其他生命,也不会用伤害别人的方法来满足自己。
一个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心理充满了恐惧,正常的父母知道婴儿的需要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婴儿会在这种关怀和照顾过程中消除这种恐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探究这个世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边界,逐步完成自己心智的成熟。然而不是所有的婴儿都有这样的幸运,如果父母漠视婴儿的需求,甚至虐待婴儿,这个婴儿就会内心缺乏安全感,即使长大成人这种安全感也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论调: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去抱他,如果一哭就去抱孩子就会赖上妈妈。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孩子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现,对于婴儿,父母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去满足他的需求。如果这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特征还停留在婴儿阶段,如果这个孩子偏偏又是具有力量感的孩子,那么他的控制欲是非常强的,甚至会到了病态的地步,也就是作者说的恶性自恋。
说到自恋,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因为适度的自恋可以让我们变得自信,而恶性自恋的人就如同一个婴儿一样,把自己当成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没有清晰的边界,让别人随时随地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用自己成年人的意志来操控别人,也就是说用成年人的意志来满足自己作为一个小孩的愿望。在这种人的心中,她所遵守的所有规则都是她自己定的,而不是上司或者约定俗成的规则所要求。当他的认知与客观事实不一致时,她也不会产生困惑,因为她根本不管客观事实是什么样,从来都是按着自己设定好的规则来办事。如果是小孩子,周围的人可以迁就一下他,如果是中学生,我们当他是青春期,如果是一个成年人,除了让人头疼以外,看不到他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任何好处。书中写的这个患者雪莉,换了很多个工作,到处碰壁,也没有朋友,动辄放弃,因为她一直希望世界是随着她意志改变的。而且她是知道如何打开自己的内心,如何配合心理咨询师让自己好起来的,但是她就是不那样做,她以征服咨询师,让咨询师苦恼为乐趣,她以制造各种小麻烦,让周围人苦恼为乐趣。当她认为用她的强大的智商和意志力控制了别人,让别人听命于她时,她陷入了得意,却不知道,这距离她要去的目标越来越遥远。她想坚持做一件事的目标终究是达不成了。
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在渴求什么呢?无非是包容一切的爱罢了。文中的咨客不断地在试探咨询师,不断地在突破咨询师的边界,甚至无数次要求咨询师和她做爱,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操控咨询师。我看这一部分时,发现咨询师和咨客已经处于对立的状态了,当然,咨客是故意这样做的,故意要去挑战咨询师的,而咨询师已经慢慢地重了咨客的圈套,他想摆脱咨客的操控,当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经占到了咨客的对立面,虽然他们进行了421次咨询,最终咨询还是失败了。作者最后也写到,他终于明白了咨客内心有深深的恐惧,他明白她内心是在恐惧自己不值得被肯定,不值得被爱。她害怕这个真相被揭穿,她承受不了这沉重的不值得。
写到这里时我的内心是有触动的,因为我似乎也曾经有过这种想法。当我一直抱着一种信念不放时,我是害怕那个信念崩塌以后的恐惧,如果内心没有力量,是很难面对那种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