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剧评
当下的局势,根据势力悬殊,分别是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分天下的局面。
最弱小的朱元璋率先主动地、讨巧地分别对陈友谅、张士诚俯首称臣,以免腹背受敌。
一代枭雄陈友谅气势凶猛,尤其以水师著称,此时的他,无视一切,迫切地东进挑战叫嚣朱元璋,气势不凡,口号便是“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从力量悬殊来看,不足20万军队的朱元璋,绝对不是60万陈友谅的对手,于是乎,接到这个挑战书,可谓是闻风丧胆,痛定思痛后,朱元璋邀约将帅们在大殿内商讨应战之事,大臣们都到了,自己却隐而不现,任由大臣们七嘴八舌。
刘伯温想去上位(对朱元璋尊称)住处一探究竟,但前去两次都被挡在门外,在回道的路上,他惊讶地发现,上位正端坐地上,在大殿的门帘后,手执毛笔和小纸片,偷听并记录着大臣们主战和主降的意图。
刘伯温返回到座位,其同僚李善长问他,上位到了吗?刘回复:我没能进去,不过,上位无处不在啊!
很快,朱元璋现身了,他问各位应战陈友谅的态度,大部分人都主降,并强调是假降,看得出此时朱元璋脸色是不悦的,但并未声张,这时,蓝玉走上前来,又略带胆怯地说:我们要拼死一战。
话音一出,受到其他人异口同声的嘲笑。
引申至职场:能够作领导,总有他人不能及的长处,且往往在征求下属意见时,一般已了然于胸,他需要的是同道中人,渴求的是与其立场一致,能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的追随者和拥护者。
当天夜里,朱元璋召见了蓝玉,令他为统军将帅,坚守洪都城100天,这100天内,他将准备战船装备妥当,并向蓝玉强调,血可流头可掉,但城不可破,因洪都是陈友谅攻克朱元璋的必经之路,因此,他率领60万兵马攻城,而蓝玉呢?5万兵马,悬殊之大可想而知,陈友谅派出一波又一波的将士爬墙,蓝玉兵马则拼命往下扔石头,射火箭,就这样连番作战,一大波人用马车撞城门,在一次次猛烈撞击中,城门被撞开,洪都面临即将失守的险境,此时,已坚守城80天。
蓝玉已将士兵们集合,做临死前的豪言壮语:杀出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战死沙场,还有换得一线生机的可能呢!
于是,他们冲杀上去,气势凶猛,打得陈友谅士兵们措手不及,城坚守了下来。
临近100天,守城士兵被杀净了,石头也扔完了,蓝玉下令,拆掉百姓房子,让全城百姓都到城门抗战,对百姓们说,城守住了大家都安全,城未守住,全体都末日了,又坚持了几日,终于,100天到了。
战士早已死的死,伤的伤,蓝玉双腿都已断裂,无法站立,但他让属下将自己绑到旗杆上,让大家都看见他,号令着士兵做最后的拼死搏斗,蓝玉一边呼喊,一边向天大叫着:上位,怎么还没有来啊,快挺不住了!
终于,援兵来了,朱元璋即刻让千总以上官职人员到场,将这场面壮阔的战役结果作为典范来宣导,也正因为有了这次守城成功,陈友谅深刻认识到朱元璋队伍的不容小觑,洪都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蓝玉坚守洪都100天,为了这个目标,以身作则,一直冲到最前线,我们不容忽视的是蓝玉的决心,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当面临绝境时,唯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方可有获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