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从萌姐这本《从怕学习到爱学习》第一部分的自主学习力,进阶到第二部分的多元化思维,这种思维层次的跳跃却成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分水岭,为什么多元化思维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如此大呢?
接下来的一周将和大家作重点剖析。今天我用了一箭双雕的阅读与输出的方法,对自己的写作形式做了一个新尝试:边阅读边做思维导图。以前我会为了节省时间,省略思维导图这一步,但是当我在阅读萌姐这本书以后,我发现竟然很难再作深入地阅读分享,综合考虑后我决定作出改变。
思维这个词既抽像又耐人寻味,领悟很重要,但是在未领悟与领悟之间必须有一个嫁接的桥梁,让它俩能“握手言和”。通过一边阅读一边做思维导图,会渐渐找到那种理解后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开悟的阶段。
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只存在于孩子身上,其实大人也会存在逻辑思维欠缺。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呢?
萌姐给出了自查三步法:
第一步,观察孩子是不是有词汇表达匮乏的现象?
第二步,孩子说话是否没有重点?
第三步,孩子说话是否经常颠三倒四?
如果孩子有以上2种情况,很抱歉地告诉你,需要尽快给孩子提供及时地帮助与改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吗?为什么它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增强?
第一、引导孩子多思考。曾几何时,只要看着孩子慢吞吞地做事情,自己有多少次是抢着把孩子日常的事情给包办?我这样做是否因为对孩子不信任,不相信他能靠自己把事情做好,不信任在短时间内他能学会,做不到耐心地接受孩子缓慢地成长等等。
第二、引导孩子学会划分先后顺序和事情的类别。
要事第一,先让孩子思考哪些事情是必须先做,哪些是后做,最后才是把事情进行归类。
举例整理房间:1、引导孩子先收拾书桌、衣柜还是床铺?2、当孩子说了不对的答案时,我们要给予耐心,并且给孩子分析不同选择的先后顺序的利与弊。3、如何归类。按功能分类,可以把衣物分为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按照归属分类,可以把衣服分为爸爸的衣服、妈妈的衣服、自己的衣服。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同样的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期待你的留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