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上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象青草的汁液,有的象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黑孩儿,你这个小狗日的还活着?"队长看着孩子那凸起的瘦胸脯,说:"我寻思着你该去见阎王了。打摆子好了吗?"
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在那样一个潮气很重的秋天的早晨,黑孩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瘦小羸弱,他缩在角落,他很不起眼。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故事又是这么结束的,在那样一个有着明媚秀丽秋日的上午,黑孩走出了我们的视野。他一丝不挂,他钻进了黄麻地,他就这么离开了…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黑孩”的故事,它处处透露着饥饿与贫穷,它黑暗压抑,它充满希望。
故事平铺直叙,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展开。故事里的主人公黑孩是个可怜的角色,去世了的亲娘,下了关东三年未归的亲爹,还有一个动不动就打他的后娘。黑孩跟同村的小石匠被派去加宽村后的滞洪闸,小石匠待他不错,在刘副主任前维护他替他说话;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个待他很好的菊子姑娘,菊子姑娘说他就像他的小弟弟一样,她很喜欢他;再后来,他又遇到了小铁匠,小铁匠对他并不是很好,总是骂他打他。但无论怎样,记忆里,黑孩自始自终都未曾说过什么,他好像并没有说过一句话。唯一让他有些兴趣的,就是他有天晚上看到了…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对,他看到了一个金色的红萝卜,泛着金光,深深地、深深地吸引了他。
可是,后来他再也找不到金色的红萝卜了。那么,黑孩一直在寻找的金色胡萝卜到底是什么那?
我想,应该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黑孩从那个时代的混沌中看到了的美,看到了的希望,这就是金色胡萝卜的含义。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人们在低头寻找泥土中的六便士时,却不去抬头看天上洁白的月亮。
莫言曾说,《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代表着他,“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莫言借黑孩向读者们讲述了他的童年,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他的经历、他的感悟。他也因此一举成名。
其实,看到故事里的黑孩,我想到了《何以为家》里的赞恩,他们同样都很不幸。但他们的个性却不太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环境使然吧。这可能取决于所处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吧。具体原因,在此我也不想再深究。
再回到故事中去,最后黑孩被捉住了,被脱掉了那一身崭新的衣服,这身衣服是老铁匠留给社会的最后一丝温暖。不过它不合适,如同穿在瘦小的黑孩身上,这丝温暖太大了,大到那个时代承担不起。
莫言先生留给我们一个梦幻般的结局,却比所有的悲剧还要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