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知道表达方式不同,产生效果也不一样,学习了那么多育儿方式,心理学策略,一直处于知道状态,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很大距离。
特别是碰到紧急的事情,立马回到固有模式,根本想不起什么策略啊,方式啊,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事后又会有些懊恼,一直觉得没有看到换种方式的魅力。
前天试着改变了方式,还真是给了我惊喜,前天睡觉前,小家伙想要看书,点名想要看《我的身体》,最后发现这本书收到箱子底下了,(由于很快要搬家,就把书装箱子了),我就告诉她:那本书放到最底下拿不出来了,今天换一本吧!
她就很不乐意,哼哼唧唧我就要看那本,我就要,当时听到她这样的声音,我有点烦躁,心里想:又不是我不给你看,压到最底下,我也没办法啊,心里觉得她有些无理取闹。
察觉到我有些烦躁,一种无力的感觉,赶紧及时暂停,对于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呢?
不能看想看的书,真的有些难受,那怎么办呢?
我就告诉她,哎呀不能看这本书了,太遗憾了,现在我们可以在《猜猜我有多爱你》和《三只喵厨师》选一个看咯。
小家伙一听可以选择,立马开心起来,补执着于那本书了,愉快去选了一本书。
当时这个结果挺惊喜的,按照往常惯例,她因为没被满足哼唧哭闹,而我就会被她激起原有的情绪,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然后会指责她无理取闹,要不要看,不看这本没有,最后显然大哭一场结束。
而这次我被她激怒,语气平和给她建议,让她觉得被接纳,同时有了掌控感,最后愉快结束一次冲突。
这就像杨杰老师说的,作为父母要时常反思,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做更好,再一次来临时就不会抓瞎,有了办法,更不会有无力感,我们有了掌控感,不至于失控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