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片羽毛》触动我的是“小呆子”像自己成长的一个隐喻,从懵懵懂懂一直在找人生方向的我到现在自己作为讲师带萨提亚的团体,同样经历着三片羽毛。
今天在武汉作萨提亚助讲时,有伙伴问我,是怎么坚持学习萨提亚的?
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应“怎么坚持”。似乎也没有刻意要去坚持,只是做个小呆子跟着老师的教导,一点点的去实践、去经历、去体验。
我不确定什么时候,自己开始有点“呆”的。
也许就在某些时刻的冥想里,
也许就在一次次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体会中,
也许就在我笨拙地跟小伙伴分享萨提亚时,
有那么一片羽毛,没有飞得更远,而是只在眼前的脚下停留。
18岁之前,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每天都梦想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初中毕业的暑假,妈妈带着我来到上海旅游,看到高楼林立,还有各种灯红酒绿的地方,我想以后要来这里闯荡。18岁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第一、第二、第三、所有的志愿填了上海的大学,也终于如愿。今年35岁,来上海的岁月已经快要和我生命早期生活的小城市差不多了。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种误解是,路在远方。能够指引我走向康庄大道的方向在远方,远方有诗,有乌托邦,有所有的美好。可是没想到路就在脚下,坐在原地也可以好安心,地底下有任何我想要的资源。
如果可以安心的当个小呆子,宝藏自然就会出现。大蛤蟆、小蛤蟆看起来丑丑的,可它们拥有所有我们想要的资源。小呆子每次去找癞蛤蟆,像是跟自己的潜意识连结。开始还有一扇门需要我们发现或推开,接下来,我们知道宝藏在那里,遇到难题和困境时,就可以直接去找潜意识沟通。
“童话故事里没有别人”,《三片羽毛》不仅小呆子是我,看似“聪明伶俐”的老大、老二也是我。
大学毕业,在上海打拼的那些年,羽毛就会经常吹向远方。我在做市场分析师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操盘手,就觉得做国际贸易更有前景。后来也如愿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国际贸易,同时会对Boss在运作的金融投资感兴趣。经历多年,获得Boss的信任,开始涉足金融业。可是我又对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困惑,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呢?似乎每份工作或每个行业,我都没有更深入的研究。或者说,我都没有兴趣和耐心让自己发展得更深入。
老大、老二像是自己曾经多年一直自恃甚高,套用一句流行话“我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可是行动力呢?就是眼高手低,没有真正做出什么,却一心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
那些年,很忙很忙,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心忙而亡”,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像童话里的老大老二一样,只是在路边随便收获一些,“粗布毡”“旧轮毂”“农妇”......没有时间审视自己、没有时间静下来回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别人想要的、大家都认为好的东西,我就收入囊中。
直到30岁那年,我辞去了工作,重新寻找人生的方向,思考着是不是要出国深造。羽毛到底要往哪里飞,给我个方向吧。我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来到丽娃老师的萨提亚工作坊。
当年我曾私下里请教丽娃老师,我的方向在哪里,她说年轻时可以多尝试。现在我才明白,如果没有老大和老二的经历,人生也是不完整的,没有追寻过飘向远方的羽毛,就只会笑话小呆子留在原地守着掉在脚下的羽毛。
生活中的困境,我会不会每次都想到推开就在原地的门,会不会直接想到去跟蛤蟆沟通,而不是追着飘往远处的羽毛。
最终我们确确实实要看到自己坚信的“农妇”,摔断了胳膊、腿儿,才会愿意承认让小呆子来继承王位。
最终我们的小蛤蟆变成公主经历了考验,会不断的成熟。
最终我们都将遇见自己的小呆子,发现自己的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