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复聆听丫丫老师的锦囊,提炼如下:
(2019年3月100期、2019年8月24-25日118期、2020年11月28-29日141期)
父母是陪伴者、支持者、反馈者。
陪伴:孩子不需要静态的陪伴,而是需要动态的交互,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支持;当孩子站在三叉路口的时候,需要给他引导向左还是向右。
支持:失败并不可怕,不敢尝试才是可怕的,每个失败的背后隐藏着教育的机会;压力并不可怕,适当的压力是成长必需的,但持续的压力是可怕的,父母需要主动实时地帮助孩子调整情绪自控能力;及时调节冲动是神经机制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童年如果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可以形成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逐步建立自控力。用好日历、周计划表、每日打卡表。
反馈:一个目标的完成需要经过预设——提醒——监督三个阶段,在行为过程中需要大量温和而坚持的提醒、客观的反馈;面对错误和失败,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答案,培养孩子永远下一步的思维。
2、 习惯的重塑只要开始,永远不晚;任何时候,抱有希望。通过线下课和课后践行,开启亲子同修之旅。
3、 找到孩子的特点,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开始。结合孩子入睡困难的实际,8:20启动睡前仪式,8:50熄灯,争取9:30入睡。此外,养成跑步的习惯。找到一个点持续发力,习惯可以形成漩涡,许多事情都可以相互引发。
4、 践行会经历激情期——疲惫期——稳定期。清单是孩子和父母达成一致的契约,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独立完成清单,先开始再完美。对实际作息,记录一周后再开始列清单比较合适。同时,培养看清单的习惯。
5、 聚焦一个目标,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和孩子共同讨论当前的障碍。比如:关于第一个30天早睡的目标有哪些干扰因素?如何回避?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睡眠?
6、 利用自身在正面管教中学到的方法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共情、接纳、互动式陪伴、鼓励等等。
7、 作业:记录为期一周孩子一天实际时间的构成。
家庭会议。主持人、时间大臣、记录大臣。聚焦一个目标开展讨论,形成大家都认可的方法。
用两个番茄钟时间做一次全面的课后收集。
每周参加班会之前,回顾本周打卡情况。孩子和父母分别给自己打分,客观分析好和不好的地方,下周如何改进。
日检视和周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