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前后,万物复苏、阳气始发,蛰伏一冬的生物开始萌动活跃起来。
作为过年的最后一个隆重节日和新年的正式开始,和春耕、农事意义相关,和百姓期待的风调雨顺、丰收劳作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民间被赋予异乎寻常的意义。
北方的二月二,更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味道。
印象最深的二月二不是跑到理发店“剃龙头”,小时候的二月二理发远没有现在这么盛行。我们女孩家是基本不理发的。男孩顶多因为避嫌一个俗语“正月理发死舅舅”,也只是在家里被父母按在凳子上,拿剪子将长长的头发剪短,就算理过龙头了。
二月二最最隆重的,是和年前大规模蒸馍连在一起的蒸“龙馍”。
二十六,蒸馒头。每到大年二十六,家家户户要蒸一院子的馒头,枣山、豆包、菜包、圆馍,厨房灶台下、堂屋中堂柜里,到处都塞满了馒头,一直吃到二月二,二月二再蒸馒头,叫“接住气”。
二月二蒸的馒头没有大年二十六数量多,但却是好玩的多。
先蒸几个“口袋”,家里男人一人一个,寓意开年粮食丰收,家里男人有扛不完的口袋。
俗语讲:“金口袋,银口袋,二月家家蒸口袋;口袋满,口袋流,一年四季不发愁。”
蒸的“口袋”约半尺来长,有装大豆芽、红萝卜的“菜口袋”,也有装枣、红豆的“甜口袋”。先揪下一小团面,在案板上揉透,擀成面片,把菜或者红枣、红豆馅包上去搓成“布袋”状,把口儿捏紧,圆鼓鼓一个长龙似的“口袋”就出来了,蒸出来胖乎乎香喷喷的非常诱人。
蒸完男人吃的“口袋”,还要蒸女人吃的“搬差儿”“刺猬”,“搬差儿”就是田鼠,田鼠最爱往自己洞里搬粮食,刺猬一滚也会存很多东西。所以,女人吃了蒸的田鼠和刺猬,就是要多像田鼠、刺猬一样往家里搬粮食、存东西,懂得经营家庭,让家境富裕、殷实。
“搬差儿”蒸起来简单,只需圆滚滚的包上菜馅,搓得稍长一点,在头部捏出尖尖的耳朵和嘴巴,鼻子用黄豆,眼睛用黑豆,再在后边捏出细长的尾巴,一个神气的“搬差儿”就做成了。
“刺猬”多的一道工序就是要在身上捏上一身的刺,尖尖的刺配上尖尖的嘴巴,很是可爱。这样也正好可以分清不同的馅,刺猬和“搬差儿”蒸成不一样的味道,小孩子想吃什么就拿起来吃。
还有的老人会蒸几个蛇,蛇为小龙,蒸出的蛇就代表要抬头的“龙”。孩子们不太喜欢,老人却乐此不彼。
蒸完馒头,接着就该摊煎饼了,薄薄的葱花煎饼热腾腾的冒着香气,奶奶说这是圆圆的“囤底儿”,吃了“囤底”就会粮食满囤,也是祈祷丰收的。
最有意思的要数炒黄豆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将黄豆放铁锅里咯咯蹦蹦炒开了花,上学时装满一兜,到了学校和伙伴们比赛往嘴里扔豆子,高高扔起来,正好用嘴接住。上课了老师让读书,心里痒着兜里的炒豆,趁老师不备,偷偷摸出来一颗填嘴里,偷偷扭头瞅瞅正在教室里转的老师,正好看到好几个同学正在低着头往嘴里塞东西,彼此心照不宣的一笑,那种香味儿,久久在童年的课堂上回荡。
二月二大人们还有一个风俗是撒灰。
所谓二月二“龙抬头”指的就是经过长久的冬眠,万物复苏,百虫开始萌动,开始抬头。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人们用柴灰撒在墙边,蝎子蚰蜒就不再出来,过去老人喜欢躺院里地上睡。二月二以后,蝎子蚰蜒开始活动频繁,在墙边撒上灰,就能驱退很多昆虫包括蝎子蚰蜒这些有毒的生物,确保人们身体健康。
撒灰还有美好的祝愿。撒灰在门前,意为拦门辟邪;撒灰在井边以求风调雨顺;撒灰在院子当中,围成圆圈象征放置五谷杂粮,希望遇丰收。
还有那些勤劳的农民,会早早的跑到地里,拔一些艾草,放自己家麦地,揪揪麦苗让长得快些。惊蛰过后,雨水频发,正是万物复苏、新麦疯长的阶段,谁不想让麦苗长得更快点儿、收成更好一点儿?
到了下午,村里过年搭在大街上红红火火、带给一村人快乐的秋千,都要一个一个拆掉了,年正式过完了。学生该安心上学了,大人该好好忙地里活儿了,庄稼正在快速生长,一切都要进入正常轨道。
二月二,龙抬头。一个新的开始正斗志昂扬踏上新的征程,杏花开、柳吐芽,嫩草才生发,一切都有了崭新的面貌,人们对庄稼丰收的期待远不如以前那么浓烈,但对事业发达、家庭兴旺、身体健康的祝愿从来没有停止过。
二月二,龙抬头。一年中最喜庆的全新起点,沿着自己追梦的脚步,昂首阔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