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大喊要存钱,可是仍然月月光。美食要吃,朋友要聚,漂亮衣服要买,孩子要学费,自己要成长,父母要孝敬,意外和惊喜不知道谁先来,储蓄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但是人们还是对储蓄有执着的梦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节衣缩食,最后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仍然没有什么积蓄。
实际上,无视自身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储蓄只会给人带来痛苦,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接着继续过一直支付的人生。继续走在穷人的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大部分人无法储蓄,一生都在过一味支付的人生呢?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储蓄失败的原因不外乎这三种:第一,没有明确的目的,无法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值。第二,没有现实可行的计划,单凭意志力奋斗。第三,不回顾计划施行后出现的后果,拿不出改善方案。
有人将逻辑思维和商业框架应用在金钱管理的有效储蓄上,实现了穷人到富人的阶层跨越,简直是怪才。
利用逻辑思维和商业框架,做有效储蓄。
在储蓄行动之前,应该先做思考,确定一个梦想,制定一个目标,然后设定接近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先要有一个储蓄的目的,然后再展开储蓄计划。
这里用到一个商业框架:企业金字塔
比如说
梦想:环游世界
目标金额:是五年储蓄100万
储蓄战略:就是在五年内达成100万梦想储蓄金
计划与行动:就是为了实施五年储蓄100万而制定并实施的具体计划。
这样可以保证梦想与行动的一贯性。梦想和行动一定要有强关联性。
行动之前要思考梦想,然后观察整体,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分析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资产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私人订制的储蓄系统。
用麦肯锡的“7S”重新认识自己
1、战略,实现目标的具体战略
2、组织,用什么体制进行储蓄(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
3、系统,已经有管理储蓄的结构吗?(收入,支出,资产情况)
4、价值观,是否明确储蓄生活中的目标与底线?比如说,超过3000元的衣服坚决不买。
5,技能,是否具备储蓄相关知识
6,人才,自己或他人
7,方式,可以理解为原则,储蓄生活的方式,规则。
理清这七步,根据自己的现有财务状况设置合理的储蓄金额,前面举例五年储蓄100万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专属自己的储蓄金额。
比如可以根据过往一年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进行对自己的收入支出做深入分析。
然后用逻辑树把储蓄的两个大方向写下来,一个开源,就是增加收入。把所有增加收入的方式都列出来,一个节流,就是减少支出,把所有可以减少支出的项目都列出来。这样通过逻辑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开源节流的项目。
然后利用80比20法则思考,哪种方式是最高效的。80比20法则就是说如果想要在考试中得20分,那么从0分提高20分和从80分提高20分,后者会更困难。也就是说一个整体中,少数因子能够控制大多数因子。
那么在逻辑树中开源节流的明细里,去找到那些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挣更多钱的方式,和更快更有效减少支出的方式。
然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行动的过程中要采用PDCA原则。P:制定计划。D:实施计划。C:确认实施结果。A:重新审视结果,进行改善。不断的循环PDCA,优化储蓄计划。把无效或低效的行动去掉,高效行动保留增多。
储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做局部调整。一旦形成一个良好的储蓄系统,自动循环滚动起来,就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早日达成自己的梦想。
储蓄非小事,需要做系统的规划,整体的战略布局。
很多的储蓄都死在了没有思考,没有对自身财物状况做正确的评估。也没有具体可行与梦想保持一贯性的行动计划。更没有在储蓄过程中不断优化储蓄方案,所以在储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很容易中途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