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弥留之际,把展昭叫到身边悄悄嘱托了一番话,就撒手人寰了。第二天,展昭就消失了,谁都找不到他,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到这个世上来过一样。
很多人都好奇,展昭到底去了哪里,但是也有人能够想明白,展昭的失踪,这是包拯对展昭最后的保护。
他们二人相互配合破案一辈子,情谊深厚,临终之时,包拯当然要考虑展昭的后路。
当年,包拯进京赶考,路过一个茶棚,偶遇游侠展昭,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展昭和一个衣服破碎狼狈不堪的道士正坐在一起喝茶,道士临走时,展昭拍了怕他的肩膀,安慰他说,“不要担心,晚上见”,道士连忙点头离去。
一旁的包拯看在眼里,虽然不解其意,但能看出展昭是一个侠义心肠的人,就过去和展昭拼桌交谈,一番畅聊,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好友。临走时,展昭豪爽的付了茶钱,包拯也没推辞。
眼见天色已晚,却没有客栈,包拯只能到附近的金龙寺借宿。半夜时,书童尿急,到院中小解,却发现隔壁的院子里关着很多年轻貌美的女子。书童急忙跑进屋告诉了包拯。
包拯知道,这是进了贼窝了,急忙思考脱身之法。但是时间不等人,这会儿一个贼眉鼠眼的小和尚提着茶壶走进了院中,一看就不怀好意,包拯急忙和书童两人死死的关上门,拿着门栓当防身武器。
过了一会儿,一声惨叫响起,随后门被撞开了,抬头一看,是展昭冲了进来,后面跟着白天的那个道士,包拯才算松了口气。
经过一番了解后,包拯才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那个道士不经意间发现,金龙寺的和尚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本想去报官,没想到县令和金龙寺沆瀣一气,小道士报官不成,反而遭到了追杀。幸亏路过的展昭相救,两人合计一番,决定晚上动手救出被困的女子。
包拯听闻,对展昭印象更好,为他的正气凛然深深折服,让他从心底记住了展昭。
包拯考中科举后,成为了龙渊阁大学士,想起了还在江湖飘的游侠展昭,就向宋仁宗举荐,宋仁宗见到展昭后,对他的武功人品大为欣赏,封展昭为“御猫”,御前带刀侍卫,平时辅佐包拯办案。展昭正式成为了包拯的护卫。
从此,这一文一武相互配合,破了数不尽的大案,让无数冤屈平安昭雪。
展昭风里来雨里去,保护包拯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杀。比如: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庞吉,等等。太多了。
两人彻底闻名天下,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和保护神。
但是人命终有时尽,再厉害的人也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
1062年,64岁的包拯任职枢密院使仅一年,就已经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包拯放不下展昭,问他:我去了之后,你怎么打算?还继续做官吗?
展昭摇了摇头,尽管他深得皇帝器重,但是当官非他所愿,如果不是因为包拯的原因,他更愿意做一个闲云野鹤。
包拯明白了他的意思,嘱咐他:我死后,你速速离去,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的行踪。
包拯知道,他这一生破案无数,受尽老百姓的爱戴,但是仇家更多,还都是一些位高权重的存在,一旦他死了,那么陪他做了太多事的展昭,瞬间就会被这些人吞噬。隐姓埋名才是最好的方法。
不要说宋仁宗会庇护展昭,可能最想展昭死的人正是宋仁宗。
因为包拯无意间知道宋仁宗的一个身世秘密,宋仁宗正是当年宫廷大案“狸猫换太子”的主角。他的母亲是李晨菲,却被刘娥抱去扶养,以死猫替换。
虽然这个秘密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对宋仁宗的皇位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这是属于皇家秘辛,不代表宋仁宗愿意让别人知道。
之所以没动包拯,一方面是因为包拯能力强,宋仁宗惜才;另一方面是因为包拯人品信得过,而且有自己死死压着,不担心他会往外说。
但是展昭就不一定了,宋仁宗虽然欣赏展昭的人品武功,但这些东西不像包拯那样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在加上展昭也老了,武功也不如以前了,宋仁宗不见得会冒这么大的险,让有可能知道这个秘密的展昭活着。以前包拯活着的时候,还能护着他在皇帝面前辩解脱身,但是包拯死了,一切都会存在变数。
所以,展昭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他只能孤身一人离开。他辅助包拯的时候得罪了太多有权有势的人,一旦他和包拯的亲眷们走得过近,必然会为他们带去灾祸。
所以,展昭只能孤身一人隐姓埋名,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过完一生。从江湖来,回江湖去,那也是展昭内心最期望的吧!也是他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