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对别人有所期待,你就会陷入“现实”与“期待”的落差,受焦躁不安的情绪所苦;而且不管哪一种情绪,都只会消耗你的能量。价值观的框架就算不是沉重的负担,也是心灵的包袱,使人活得辛苦。为了自己,更应清楚了解“别人不照你的想法做事,是很正常的。”如此“接受现实”,心灵的包袱才会减轻。
想做“好人”的人:讨好别人,只会削减心灵的能量。明明自己的工作已经堆积如山,却没办法拒绝别人的请托,只好照单全收。尽管自己的工作量已经不胜负荷,仍然拉不下脸拒绝。结果,与其说是生对方的气,倒不如说:“为什么倒霉的都是我!”落入自我厌恶与疲劳的双重压力中。
这种类型的人希望自己是万人迷,大家都爱他。尽管总是带着微笑讨好大家,内心深处却有种遭到掏空的感觉。为了配合身边的人,压抑自我。这一点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沉重的负担,于是他开始觉得“大家都不了解我”,甚至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仔细想一想,你或许并非抱持“为别人着想”那么单纯的念头;而是“害怕万一拒绝,就会遭人讨厌,只好忍耐接受对方请托”的心情,选择了“自我牺牲”吧。你想要讨好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能够拒绝与无法拒绝,也都是一种选择。既然是你的选择,就要负起责任。想着“不希望遭人讨厌”而采取行动,与“万一别人讨厌我怎么办”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如果拒绝就遭到讨厌,那是对方的问题,你也没辙。倘使不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只会让周围的人更焦虑罢了。
希望你能跟身边的人建立更真诚的关系,当你要拒绝时,请以“事实上……”、“真的……”做开场白吧,这样会让对方打开心胸,理解你拒绝的缘由。
期待别人的人:只有接受现实,心灵的包袱才会变轻。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会渐渐不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会渐渐不安。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无法十全十美。
依附别人过日子,你将永远无法消除不满的情绪;可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那种不安却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消除。换句话说,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提高、发挥能量,尽你最大的能力,就算不“变成”其它东西,至少可以“恢复”本来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