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佛学有两三年的光景了,也了解了一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知道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修行的步骤是由持戒达到内心专注安定,从而生起智慧,减少身心的烦恼痛苦。
道理都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做不到,那种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的烦恼,实在让人痛苦呀,如果无知无觉就算了,明明知道却做不到的苦着实让人郁闷。
总是用佛法处处框架自己
既然学习了,就要践行,这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对自己的检验。问题来了,一遇到事情,那些佛法的智慧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真真是让我欲哭无泪啊。
举个例子吧,事情就发生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当时我的小孩十三四岁,可能小时候不是我自己带的,是我老妈带大的,他身上有很多坏习惯,包括学习方面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我刚开始还能保持“慈母”面貌相待,但是一点改进的效果也没有,我就大发雷霆了,“母子大战”经常是一触即发。关系一度紧张,我和孩子都非常痛苦。
甚至有一段时间,我竟然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起了讨厌心,还好我及时地自省:佛法不是让我这样做的呀,也不是让我成为一个被情绪所控制的人呐。为什么自己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化解母子之间的问题呢?
这种痛苦曾经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有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位学佛的姐姐,我把自己的问题讲诉给她听了,她告诉我:每个人的习性都是累世带来的,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的,你一个大人都还不能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气,何况你的孩子呢?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修行也如此。
听了她的话,我一下轻松了很多。时时警醒自己,不能让心随境转,每次和孩子沟通前,都让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并且试着接受他的一些习惯。
时间久了,情况还真的好转了很多,随着我的改变,孩子也不那么抵触了,我们的相处也达到了“良性循环”。这也是学佛后,我自己第一次的自我改变。
总是用佛法框架他人
自此我不再强求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完美,知道修行要慢慢来,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不用佛法框架自己,却去要求别人了。
我的亲人朋友们,也有学佛的,但是他们有的特别喜欢占小便宜,也有的花天酒地,有的就是喜欢私底下说别人坏话等等吧,说实话,我是非常看不惯的,渐渐地我就远离了他们,不想和他们相处。
佛法里说,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有一次去寺院听法师讲课,就有人提到了这个问题,法师就说:看不惯别人,是你自己的心量太小了,如果你认识不到众生皆苦,众生平等,就会起分别心,也就不会生慈悲心了。这样是不对的。
是呀,众生皆苦,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等八苦。我们应该互相温暖,体谅,而不是互相排挤,看不起。
最难克服比较苦
星云大师说过,人生除了八苦之外,还有一苦,那就是比较苦。
我想这也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吧,比吃比穿,比谁家孩子有本事,比房比车,各种比较层出不穷。有了比较就会有痛苦,这也是人之常情。
之所以会去比较,主要是虚荣心作祟,如果不论穷达与否,都能够安之若素,随喜赞叹,痛苦就化解了。
如果别人买房买车,只要是人家自己努力打拼所获,我们就要替他们高兴,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努力生活,老天就会回报你的,所谓天道酬勤呀,不也是鼓励我们要努力吗?不也是给了我们美好的愿景吗。?
学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保持觉知,反省,生活处处是道场,人生时时可修行。愿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心生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