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带小儿子出发去俄罗斯度假。昨天,孩子收拾行李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不管收拾成什么样子都绝不干预。可收拾好后我一看,只想把眼睛紧紧的闭起来:所有的衣服都卷成团儿,胡乱塞在了箱子的一边,另一边完全空着;而且莫斯科最低气温已达12℃(我已提前告知),可小哥带的是清一色的轻薄速干衣。
咬紧牙关,在他的房间几度进出,在说与不说间徘徊:说,这是他的事,也是他学习的过程,到了俄罗斯觉得冷,下次自然知道怎么做,家长不能挡在孩子和他的生活之间;不说,这次怎么办?我们是随团出行,无法自己控制地点时间,孩子冻病了,不光玩不痛快,我这个做娘的也心疼不是。
思来想去,孩子的成长的确是他的事,可引导和如何引导是我的事。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有人照顾的无微不至,根本不用自己去想,不用自己去做,甚至没有去想和做的空间。
现在,我想放手了,就什么都不管了,指望孩子一夜长大,那有那么美的事儿!
于是,我放下纠结,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然后一起讨论了天气情况,调动他在气温12℃时的感官经验,为他做示范,怎么叠衣服,怎么放衣服更整齐,节省空间。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重新选择了衣物(当然还是会有他认为非常酷帅,可我认为一定会怎么带过去还得怎么带回来的[偷笑]),自己叠的整整齐齐,平均码放在行李箱的两边。
面对重新布局的行李箱,孩子非常有成就感,我也松了一口气。
这让我想起罗老师课上讲的和答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谁的事,还有关于放手和如何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