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孤独中获得自在: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寂寞》寂寞是一种清福。
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体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难的事!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语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时,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雅舍》“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读写,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
《书房》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
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娇人的。
《窗外》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
凄凄清清惨惨
《懒》人没有不懒的。
等到知道用功的时候,徒惊岁完而已。
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睡》多少身心的疲惫都在一阵“装死”之中涤除净尽。
心有恐惧,心有挂碍,心有忮求,倒下去只好辗转反侧,人尚未死而已先不能瞑目。
《早起》“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以继晷”。
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容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地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这是一个活的世界,这是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散步》
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出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
《闲暇》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二.在天地间感受自在: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雪》
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部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鸟》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树》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
《哀枫树》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
我用大竹篾做的耙子,用力地耙拢成堆,装进小车,送往院角落处的一只大木箱,让它腐烂成堆肥。从土壤里来的东西还让它回到土里去。
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斜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大叶,只剩下干枝干在半空寒风中张牙舞抓。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放风筝》
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的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从天上翱翔又回到匍匐地上。
《忆青岛》如今只见红男绿女游人如痴,谁有心情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
“饮食之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总是不能忘情口腹之欲。
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
我在青岛居住四年,往事如烟。如今隔了半个世纪,人事全非,山川有异。悬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为缥缈之乡。
《北平的冬天》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
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
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
冬天实在是很可怕。诗人说:“如果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吗?”但愿如此。
三.在生活中享受自在: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旅行》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地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
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
《喜筵》如今办喜事的又是一番气象。喜帖满天飞,按照职员录、同学录照抄不误,所以喜筵动辄二三十桌。我尝看见客人站在收礼台前从荷包里抽出一沓钞票,一五一十地数着,往台上一丢,心安理得地进去吃喜酒了,连红封包裹的一层手续也省却了。好简便的一场交易。
《吃相》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饥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饮酒》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
《菜根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理发》据说理发匠学徒的时候是用一个带茸毛的冬瓜来做实验的,有事走开的时候便把刀向瓜上一剁,后来出师服务,常常错认人头人头仍是那个冬瓜。
《馋》对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于是大量地吃,这是贪得无厌。
滋味虽好,总不及在痴想时所想象的香。
《客》我常幻想着“风雨故人来”的境界,在风飒飒雨霏霏的时候,心情枯寂百无聊赖,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欢,莫逆于心,来客不必如何风雅,但至少第一不谈物价升降,第二不谈宦海浮沉,第三不劝我保险,第四不劝我信教,乘兴而来,行尽即返,这真是人生一乐。
“茶,泡茶,泡好茶;坐,请坐,请上坐。”
人是永远不知足的。无客时嫌岑寂,有客时嫌烦嚣,客走后扫地抹桌又另有一番冷落空虚之感,问题的症结全在于客的素质,如果素质好,则未来时想他来,即来了想他不走,即走想他再来。如果素质不好,未来时怕他来,即来了怕他不走,即走怕他再来。虽说物以类聚,但不速之客甚难预防。“夜半待客客不至,闲敲棋子落灯花,”那种境界我觉得最足令人低徊。
四.在艺术中寻找自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写字》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读画》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一说到读便牵涉到文章词句,便要透过思想程序,而画的美妙处在于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说便不着。
《诗人》
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做诗人的一段经验。在“怨黄莺儿作对,怪粉蝶儿成双”的时节,看花谢也心惊,听猫叫也难过,诗就会来了,如枝头舒叶那么自然。但是入世稍深,渐渐煎熬成为一颗“煮硬了的蛋”,散文从门口进来,诗从窗口出去了。“嘴唇在不能轻吻的时候才肯唱歌。”一个人如果达到相当年龄,还不失赤子之心,经风吹雨打,方寸间还能诗意盎然,他是得天独厚,他是诗人。
诗不能给富人客厅里摆设作装璜,诗不能给广大的读者以娱乐。富人要的是字画珍玩,大众要的是小说、戏剧,诗,短短一橛,充篇幅都不中用。诗是这样无用的东西,所以以诗为业的诗人,如果住在你隔壁,自然是个笑话。将来在历史上能否就成为神圣,也很渺茫。
《读书乐》宦场中、商场中有不少可敬的人物,品味很高,嗜读不倦,可见到处都有读书的种子,以读书为乐,并非全是只知道争权夺利之辈。
所有的书可分为两大类:风行一时的书与永久不朽的书。
人生苦短,而应读之书太多。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把从未读过的书籍,甘快塞进脑袋里去。”
《好书谈》小说家瓦塞曼说过这样的话,认为倘若为了要鼓起创作的勇气,只有读二流的作品。因为在读二流的作品的时候,他可以觉得只要自己一动手就准强。倘读第一流的作品却往往叫人减却了下笔的胆量。
《影响我的几本书》《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一个个好汉直接间接地吃了官的苦头,有苦无处诉,于是铤而走险,逼上梁山,不是贪图山上的大碗酒大块肉。官,本来是可敬的。奉公守法公忠体国的官,史不绝书。可是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的贪污枉法的官却也不在少数。人踏上仕途,很容易被污染,会变成另外一种人。他说话的腔调会变,他脸上的筋肉会变,他走路的姿势会变,他的新的颜色有时候也会变。“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过骄奢的生活,成特殊阶级,也还罢了,若是为非作歹,鱼肉乡民,那罪过可大了。
我读了《水浒》之后,我认识了人间的不平。
《水浒》里的故事对于所谓奸夫淫妇有极精彩的描写,而显然地对于女性特别残酷。这也许是我们传统的大男人主义,一向不把女人当人,即使当作人也是次等人。《水浒》为人抱不平,而没有为女人抱不平。
《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叔本华的《隽语与箴言》
叔本华的基本认识是: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积极的;幸福则是消极的,并无实体的存在。没有痛苦的时候,那种消极的感受便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实质的存在。基于此种认识,人生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
卡赖尔《英雄与英雄崇拜》他说政治的妙谛在于如何把有才智的人放在统治者的位置上去。
《沉思录》美德有四:一为智慧,所以辩善恶;二为公道,以便应付一切悉合分际;三为勇敢,借以终止痛苦;四为节制,不为物欲所役。
书像是一股洪流,是多年来多少聪明才智的人点点滴滴的汇集而成,很难得有人说毫无凭借地立地涌现出一部书。读书如交友,也靠缘分,吾人有缘接触的书各有不同。我读书不多,有缘接触了几部难忘的书,有如良师益友,获益匪浅。略如上述。
《论散文》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
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
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
《作文的三个阶段》
五.在人生中品味自在:看开是智,看淡是福。
《送别》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快乐》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既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梁任公先生曾说:人生最快乐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我们应该快乐。
《旧》一栋建筑要等到相当破旧,才能有“树林阴翳,鸟声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乐。
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
中秋赏月,重九登高,永远一年一度地引起人们的不可磨灭的兴味。
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
《怒》“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衹,乱庶遄己。这是说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收拨乱反正之效。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
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坏人不是不需要制裁,只是我们不必愤怒。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
《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沉默》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女人》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服务,说谎的天才。
《中年》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
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
哪个年轻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在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
女人的肉好像是最禁不起地心的引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摊开,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老年》
《谈幽默》
所以善幽默者,所谓幽默作家,其人必定博学多识,而又悲天悯人,洞悉人情世故,自然的谈吐珠玑,令人解颐。
《谈时间》
《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去‘杀时间’。
《了生死》
梁实秋忆故人
胡适先生二三事:胡先生最爱写的对联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
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想干的闲话以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谈徐志摩:
浪漫的梦经不起现实的打击。
忆沈从文
听说他喝过一次煤油,割过一次静脉,终于带着不屈服的灵魂而死去了。
因身体衰弱,年龄渐长,从各种生活中养成了默想与体会人生趣味的习惯,对于过去生活有所怀疑,渐觉有努力位置自己在一陌生事业上之必要。因这憧憬的要求,糊糊涂涂地到了北京。
忆老舍:屋中养花,有如笼中养鸟,即使用心调护,也养不出个样子来。
人极热情,花似乎也热情!
忆冰心
今天不好,总有明天可以盼望。
我常想念北平的秋天,多么高爽。
人是不可发脾气的,脾气人人都有,但是不该发,一发则不免跳河自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