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得到例会直播中,罗振宇讲了他们公司做产品的六个核心逻辑。当然,话首先是说给他们公司员工听的,这六个核心逻辑,也是针对「得到APP」这个产品的。但这六个逻辑,对其他做产品的同仁也有巨大的借鉴作用,所以我来转述加解说一下。
1. 终局思维
罗胖常说终局思维,第一性原理之类的。我理解,核心就是关注长期目标,忽视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要多长呢?一直延长到终点,所以说是「终局思维」。
一个公司做产品,看最终这个产品的意义和定位是如何的,这或许可以说是做产品的愿景。有了这个终局之后,把远期目标拆解成当下的行动方案,一步步行动即可。这大大节省了奔向目标的过程中的决策成本。
得到的终局目标,或许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所以他会不停的讲,他们只做各个知识领域最顶级的内容。这个目标其实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晰的。一年前,得到就上线过一个育儿类专栏,那应该不是所谓头部内容。很快那个专栏就不见了踪影,至于如何跟专栏老师以及部分订户善后处理的,我不知道。我清晰知道的是,那个专栏是不符合罗胖的终局思维的。
2. 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一个被说烂了的概念,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嘛,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公司很少。
我觉得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小米和得到。他们两家在收集用户反馈,并响应用户反馈方面都做的算是不错了,虽然他们各有各的方法。小米的论坛,是其用户反馈的核心运营区。而得到的例会直播这种另类的做法,更进一步拉近了核心用户和他们的距离。
当然,也有一些产品不错的公司,并不是这个思路。比如苹果和锤子,他们都默认用户是傻的,他们的精英产品经理是聪明的。他们不让用户做选择,直接提供最好的产品设计——当然只是他们心中的最好。
还有另外一类公司呢,是领导思维。产品做出来,用户满意不满意我不管,领导满意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判断依据其实很有意思,领导或许在某些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但往往不是产品设计和体验方面的最优秀的人才。这让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余世维的那个经典的自嘲案例(详见我之前写的「产品驱动了吗?」)。
3. 关系思维
罗胖说的关系思维,是指要通过产品来升级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比如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弱的,一对多的宣传和广播的模式。而现在的直播产品和得到APP,在这个关系上是一个升级后的产品,是和用户一对一的沟通界面。所以,直播的时候才会整个屏幕一张大脸,为的是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所以,说话的时候才是「你好」,而不是「大家好」,表明是针对你一个人的。
4. 定位思维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在一个行业或者产业中的定位。有的定位很大,比如通用这种涉及多个行业的大公司,有的定位很细小,比如Uber这种只做租车服务的公司。
罗胖宣称得到APP的定位是做知识的搬运工,或者知识的送外卖的。选取最顶级的老师提供知识,然后做好封装和交付。这个定位很低,但低不是问题,不准才是问题。
淘金热的时候,有人把自己定位成服务淘金人群的一个卖水买衣服的,反而比大量真正去淘金的获得了更丰厚的汇报。
5. 门槛思维
这一点对于得到是蛮有意思的。罗胖说,门槛思维有两个维度,一是用户获取的高门槛降下来,二是竞争低的门槛提上去。
所谓高门槛降下来,就是把一些顶级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之类的,以更加优质的方式在得到上呈现,并且降低售价到199元。这里的售价降低,对标的标准是,你自己考上北大,自己交四年大学学费来讲的。
所谓低门槛提上去,指的是其对自己产品定位到高端精品的门槛,在选择老师和制作交付上做严格的要求和品控,确保给出去的都是优质的内容。确实,我觉得这是得到的最大优势。喜马拉雅现在也在做类似的专栏,给人的感觉就是稂莠不齐,增大了用户的选择成本——那就索性不去选了。
这个门槛思维,在小米商城上也有体现。小米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其手机,而是他成功的给大量的中国用户植入了一个概念——「我小米商城里面卖的东西,设计,质量,价格都说得过去」。这个植入的概念太强烈了,让一些珍惜自己时间,懒的做选择的用户,直接到小米商城上去找要买的品类即可。反正我之前的背包,就是这么不问所以的买下来的——因为懒的在淘宝的那么多种类似产品之间选了嘛~~
6. 价值思维
把自己提供的产品是否对用户有价值作为工作的考量标准,这一点是罗胖对其员工的要求。
罗胖说服务专栏老师,但不是低声下气的服务,而是平等的服务,极度认真的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对自己和合作伙伴做要求。
这让我想起了他之前说过的一个理念,让合作伙伴认真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先认真起来。赢得合作伙伴认可的捷径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足够专业。你怎么样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么样对待你。
这六个思维模型里面,渗透着罗胖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就是其跨年演讲的题目「做时间的朋友」。唯有做有时间积累效应的工作,才是竞争对手无法追赶和超越的。这对于公司,对于个人,都是多么浅显而又深刻的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