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众号:聿人书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俺滴文章。)
“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这是CCTV《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聿人最近沉迷其中,刚刚听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商传教授播讲的《明太祖朱元璋》。
布衣出身
在中国古代,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要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最终创建一个帝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安徽凤阳人。他幼名重八,少时家境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为生,17岁父母双亡后无依无靠的他入庙为僧,后因饥荒云游化缘。三年的流浪生涯,不但让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而且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同时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
他托钵流浪期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之时。彼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寺庙也不再是清净之地,25岁的朱元璋在儿时伙伴汤和的介绍下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还俗从军
还俗从军的朱元璋作战勇敢,精明能干。不但打仗时身先士卒,而且所获战利品全部上交给郭子兴,自己得了赏赐又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便得好人缘,也深得郭子兴赏识,于是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为了增强实力,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纷纷前来投效,郭子兴遂提拔朱元璋为镇抚。为了拓宽疆域,朱元璋带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准备南略定远。途中他先后招降了张家堡驴牌寨的三千多民兵,统率着这支队伍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然后从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继续南下滁州。途中李善长求见,两人一见如故,朱元璋遂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攻下了滁州,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取名李文忠)前来投靠。
随着朱元璋队伍愈来愈强大,郭子兴对他的猜忌也愈来愈彰显,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后就立即主动交出了兵权。当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后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然不久郭张两人在元军在攻打江南重镇集庆时牺牲。自此,朱元璋终于名正言顺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勇夺天下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6年,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下集庆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委任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朱元璋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劲敌陈友谅采取诱敌深入,火攻战术,最终陈友谅被乱箭射死。然后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最后朱元璋佯装接韩林儿到南京即帝位,在瓜州凿沉了船溺死了小明王。接着朱元璋一路北上,经过江苏、山东、河北, 打到了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逼迫元顺帝北逃,朱元璋从此坐拥天下,改国号为明。
洪武之治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为了表彰一起打江山的文武将士,朱元璋建国后论功行赏,分封了六个公二十八个侯(武将)两个伯(文官),给这些开国元勋铁卷朱书,高官厚禄。不过为了保证朱家的子孙能够永享君临天下的特权,朱元璋最后绞尽脑汁把这些重要功臣都一个一个处理了。六个国公中只有徐达善终。常遇春、邓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唯有汤和低调本分,得了善终。
治国安民上,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推行开荒三年不收赋。他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通过迁徒富民来打压豪强,有力解决了战后生产资料的重分配。他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促进了农业发展。他还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办社学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历史上称之为“洪武之治”。
夺得江山后为了巩固政权,朱元璋判定了四大案------蓝玉谋反案、胡惟庸谋反案,郭桓案,空印案。前两者都是朱元璋为了集权而判定的谋反案,一为削军权,一为削相权。郭桓案是郭桓贪污,但是牵连太广,不少人被冤,空印案则算得上是个乌龙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