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大多数父母可能会觉得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不受伤就行了,可以说完全是散养长大的。
时代在进步,父母的思维也在变化。当代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孩子要更好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还有孩子智力、自控力、专注力等等各方面的培养。选择相对好一些的兴趣班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要多陪孩子啊,其他的都不重要孩子最重要。然后就有了这些画面:
偌大的一个游乐场里,零零散散的几个孩子在那里玩,意兴阑珊,而爸爸妈妈大多数都拿着手机或者平板追剧玩游戏。等听到孩子呼唤的时候,抬下头说“宝宝真棒,好好玩。”
父母都知道孩子晒太阳好,索性约了朋友一起去郊外,让孩子自己去玩,妈妈们在一起聊婆媳关系聊又新出了什么口红,爸爸们麻将搓的噼啪响,完全忘了是他们要带着孩子出来的。
还记得女儿不到两岁的时候,我老公在朋友圈立的Flag:每天出门闺女都抱着我的腿说爸爸不要走,好心酸。以后不管你拿多少故事书爸爸都保证给你讲完。
当时我还兴奋了好久觉得要多买一些书了,不然不够用啊。没想到被啪啪打脸。那段时间他每天忙到十点回家,要么孩子已经睡着了;要么快要睡了,匆匆讲完一个故事就给女儿说太晚了赶紧睡觉。朋友家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了,课业负担重,孩子很多时候做作业到晚上十一点。她说自己每天都在上演河东狮吼。
我说作业很多很难吗?她说也不是,认真做估计八九点就做完了,可是她儿子准备做作业的时候,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一会告诉妈妈今天在学校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或者老师今天又批评谁了……
她每次都告诉孩子不要讲话认真做作业,但是效果甚微。原来孩子从小开始有作业的时候,父母给买了专用的书桌,安排孩子自己做作业,父母就干自己的事情。
孩子应该是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吧?不是说给孩子创造了好的物质条件就行了。当初安安静静的坐到孩子身边,认认真真的陪着孩子写作业,纠正坏毛病,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现在就不会这样被动了。
爸爸妈妈都知道陪伴孩子重要,却总以为花了时间就够了,自己还挺自豪,感觉自己是称职的父母。可是花了时间不用心有什么用,单单是感动了自己。
就像这句话讲的一样: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父母的陪伴只是单纯的陪着,所以即使时刻在孩子身边,孩子依然感到孤独,就和没有父母的孤儿一样。我们身边,没有质量的陪伴通常有这3方面原因:
父母要出去工作挣钱养家,要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
有时候父母太累了会有逃避心理,让老人老师来照顾孩子,自己提供金钱就可以了;
还有最可怕的一种,是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却只顾着玩手机看电脑,让孩子自己玩。
真正的陪伴是什么呢?
真正的陪伴应该是满含爱意,有心相守,而不是简单的陪同、看管。
真正的陪伴应该是欣赏孩子、融入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感受孩子的快乐与悲伤……
最近热播的《亲爱的味道》中,黄尚每年过生日的时候父母都会为他准备隆重的仪式。他为了让父母能够多陪他,假装肚子痛住院。每年生病的时间加起来正好是爸爸妈妈能够休假的时间。他患上的是一种叫做巴浦洛夫腹痛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当安文宇和靳津津和黄尚一家在毫无烟火气的家里包顿饺子的时候,孩子满脸都是幸福和满足。
可见,孩子那么小,他们不会在意父母有多么令人羡慕的身份,不会在意父母拥有多少财富,在乎的仅仅是父母给了自己多少快乐和陪伴。
既然父母能够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那何不做到真正的陪伴呢?
放下手机,全身心的投入
在带孩子去游乐场的时候,没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就把手机收起来放在一边吧。
和孩子一起躺到彩虹球里,一起玩玩角色扮演,一起搭个房子,一起去多和其他的小朋友沟通交朋友……
相信你会发现孩子的快乐会加倍,而你也轻而易举的教会他们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教会他们明白做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成功。
多倾听孩子,多鼓励孩子
孩子在学校的一天,会发生很多有趣或者让他伤心的事情。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耐心的问问孩子,了解他们在学校的生活。
对于孩子无法释怀的事情多鼓励,也许你就很容易发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小孩。
和孩子一起看书,哪怕是看动画片
年轻的父母知道从小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够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量,能够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书一大包一大包的往回买,刚开始还兴趣安然的每天都给孩子读,可是慢慢的大人都坚持不下去了。孩子每次让爸爸妈妈多讲点故事的时候,要么是真的因为忙没有时间,或者找托词让孩子自己看而自己兴奋的看手机。
如果孩子自己随便翻翻不看了,或者平时不爱看书。又会大吼“谁谁谁那么爱看书,我给你买了这么多书都浪费了吗”?殊不知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多少而你又付出了多少?
其实,哪怕是平时简简单单的一集动画片,和孩子一起看,结束之后可以引导孩子动画片中一些正确的观念和习惯,也是一种用心陪伴啊。
对孩子少一点指责,对自己多一点反思
当孩子写作业慢出错多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催促孩子速度快一些。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在初始你就没有用心给孩子培养好习惯,也许有的孩子本身就是慢一些,你耐心等等他……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好好珍惜吧!
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你对孩子的用心陪伴时间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