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但在艺术之前,它其实首先是一门技术,一门关于语义的技术。
什么是语义效应?
它是专门用来硬解或利用“损失规避”心理的格斗术。损失规避,让人们非常厌恶“失”,而期待“得”。语义效应,就是通过调整叙述方式中“得失感”,影响语义,影响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
案例剖析:
案一:方便面广告
如下图:某方便面的广告语这样说:“赠量25%,加量不加价.”不仅广告中反复强调,还通过外包装强化这一点。如下图
分析:花同样价钱,现在的份量比以前更多,更显实惠,强调同样成本下,“得”更多。刺激用户购买。再如中国移动推出新流量套餐时,强调加量不加价。如下图,道理相同。
案二:聚划算产品
新品第二件XX元,前XX名享受什么价......这类话术都在强调“得”,同时通过如“仅”“半价”“仅限”“限时”等词,配合精心拍摄展示的图片,进一步刺激用户现在就行动,现在不行动,“得”到就少了,后面“失”的更多,即晚点行动或不行动将失去超低优惠。
案三:企业对员工迟到的做法
在以前,为了防止员工上班经常迟到,于是很多公司规定:每个有迟到XX次以上,要扣200全勤奖,很多员工不愿意这么样,虽然200不算什么,但总归是失去,因为大家在不情不愿中遵守,对公司抱怨连连。虽然这种方法达到了目的,但并非是员工真心接受,利用“失去感”得到的结果。
后来很多公司重新调整:如果每天都没迟到,本月会得到200元全勤奖,于是很多人为了“得”,去遵守这个规定。虽然200元不算什么,但对员工来说,只要花费少点成本,就能平白得到几百元,大家上班不迟到的动力更强了。
深入思考:
损失规避心理与语义效应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呢?
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因为我们更在乎“失”,我们也就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免“失”,这就是损失规避。它是前景理论的一部分,在前几天我们所学到的“确定效应”“反射效应”“参照依赖”也都属于这一理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损失规避效应引发的三个正常人决策中有趣的现象:赋予效应、安于现状和语义效应。
赋予效应指对于同样一个东西,人们往往在得到时觉得不怎么值钱,而一旦拥有后再要放弃时就会感到这样东西的重要性,索取的价格要高于不拥有时购买它愿意支付的价格。
正因为赋予效应使得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加上了非常高的价值,导致人们不愿意去做决策改变现状,这种安于现状也是损失规避的一种表现。所以在“刻意练习”中强调“摆脱舒适区”这一重要行为时,大家能找到背后的心理因素了吧。
损失规避不仅让我们过于关注“失”而忽视了“得”,有时候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时,会使人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这就是语义效应。因此语义效应是损失规避心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