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吴军老师帮我纠正了对发明的谬误,今天《硅谷王川》的博客又帮我纠正了对创新的谬误。
之前我对创新没有深刻的认识,大部分时候会把创新误解为一个孤立的简单的点子。虽然在最近的学习中,我逐渐意识到协作与整合(尤其是跨界整合)对创新的重要性,但直到我认识到创新的本质是一个网络,并且接触到“邻近可能性”(Adjacent Possible)这个概念,我才真正理解了创新。
创意的本质,是把以前孤立的各种事物,以一种新奇的,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起来,对参与连接的各方都创造新的价值。
“邻近可能性”这个概念, 最初由生物学家 Stuart Kauffman 提出,引申到哲学层面,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在现有事物的边缘徘徊,将现状进行重新组合。这个概念告诉我们,虽然未来变化的空间是无限的,但在某一特定时刻,只有一些变化是可能的。
说回创新,大多数好的创新,是各种临近可能性的组合。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网络,它受制于周边的软硬件系统的条件。
一旦我们认识到创新是网络上临近可能性的组合,我们就找到了创新的钥匙:
第一是高密度的连接。
第二是要鼓励网络的可塑性。
高密度的连接提供了创新的源动力,它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去人口与思想密集的地方,比如大城市、各种学术与商业论坛、大的科研机构等。
网络的可塑性让可能变为现实,它解释了为什么一流的企业要求不断颠覆自我,从产品战略方向、内部结构组织等方面不断调整与改变。
应用到我自己,理解创新的本质帮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交流(包括社交与阅读)与自我颠覆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可以成为我评估投资的一个角度,这个公司是否在架构一个高度连接的生态环境,是否在不断颠覆自我。当然,企业颠覆的不应该是使命,而是完成使命的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