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假期就会想着回家去。这件事是被同学嘲笑过了的。
尤其是工作后,每到假期总会想着是否能回趟家,虽然工作点离家是有段距离的,虽然有时候自己也会考虑下回家的成本。大学那会,除非大的假期,才会考虑着回家,比如国庆,因为上学那会也没多少钱,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回趟家都得两三百块,根本舍不得呀,而且那时候也总是买硬座,通常还是无座票,只能站着一夜到家疲惫。工作后多少有些积蓄了,不会太在意这些路费了,但毕竟也是几百块钱。
可是,一年也没有几次回家的机会呀。故乡的每一片落叶,还是那样的令人伤感吗?故乡的父母还是自己心中并未老去的模样吗?春种秋收的轮循,大地并没有不一样的变化,可是在大地上劳作的人,皱纹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心思也是一年比一年大:孩子们都结婚了吗?结婚后该要孩子了吧,孩子能让他们带着上学吗?如果去往城市,能适应环境吗?如果去了,家里的地该怎么办呢?自己还能多少挣点。农村,农民总是活到老,干到老,哪有退休这个概念呀。每想到此,就为父母心疼。
距离上次回家也有两三个月了。这个假期是名副其实的重要节日;在农村,什么五一劳动节,什么元旦,都不存在的,种地哪还分什么时候呢,看的是时节。中秋,在我们那里更多的叫做八月十五,月饼是少不了的,尤其是那种下乡村给人定做的那种简直是好吃的不得了。说是定做,其实也只不过是自家准备月饼的原材料,由别人代加工罢了,从中赚些辛苦钱。我是比较喜欢吃这种月饼的,可能是小时候吃过的月饼并不多,只不过这种让人加工的月饼更加胜一筹罢了。月饼里放了花生,葡萄干,芝麻,对,就是那种网上遭人唾弃的五仁月饼,在我们那里实则是比较流行的,起码前几年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八月十五,走亲戚是免不了了的,毕竟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一般会在八月十五前就会走完亲戚的,八月十五是不会走亲戚的;我们那边阴历的五是不走亲戚的,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个习俗到底为什么不走亲戚还不是太明白。走亲戚,印象中无非也就是拿些月饼,酒直接的,如果谁家相了亲还没结婚的,男方的父母准会把这个节日特别重视的,会准备特别多的东西,尤其是近些年,去趟亲家,没个几千块钱是下不来的,什么苹果几箱,香蕉几箱,烧鸡几箱,酒几箱,等等,还有媒人的一份。几千块钱在农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仅靠种地,得流多少汗水呢。早些年,也就是我小的时候,父母的长辈也就是爷爷奶奶辈很多都还在的时候父母多半会让我们小的去给长辈们送包月饼,以示尊敬。近些年,父母上面的长辈也越来越少了,自己也逐渐在外面,渐渐没有了这种体验。去送月饼总是很开心的,爷爷奶奶大娘大爷总会给一些好吃的。
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也会在这个节日去趟姥爷姥娘家,带些什么鸡肉啊月饼啊,和小姨家的一起吃顿饭,好不热闹。后来姥爷过世了,我在外面读书了,一起吃顿饭的时候也只能是过年了。
中秋总是愉悦的,因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玉米啊,大豆啊,我们那里这个时候也主要就是这两种作物,前天给父母通电话,还说家里因为下雨而导致玉米还没有收完。小时候总会在收完玉米大豆的地里捞一些烤着吃,这是美好的回忆;什么东西烤着吃不好吃呢。
回家总免不了折腾,可是心甘情愿的。总是盼望着,盼望着,同时也珍惜着这些时光。也许以后会更加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