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化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 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并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 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 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 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I: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原文
WHAT:
作者指出了一项更快更高效进入深度工作的方式,通过建立一种适合自己个人特点以及项目特点的习惯,减少各种分散精力的阻力,让自己更容易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从而更有创造性,达到深度工作的能力。
WHY:
作者通过比较给出深度工作和非深度工作的两种对比,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可以在受干扰情况下展开,但是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判定3要素:高专注、高认知、高价值,其需要在无干扰状态下专注进行,使个人的认知能力以及创造力达到上峰。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体会技能,且难以复制。
通过习惯化的方式,能够极大地为深度工作减少阻力。
HOW:
习惯化可行的四种方式:
1 确定工作地点及工作时限
最好找一个深度工作的固定地点或场所,可以是单独的办公室,也可以是自己可以锁上门的卧室,干净的桌面,可以贴防打扰标志,独立、安静、干净,保证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
给这段深度工作提前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30分钟或者一小时,而不是没有限制随便延长时间。
2提前给自己指定深度工作的规则和程序
提前规划好深度工作大体的流程和内容,想好哪些内容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着重做哪些内容,做多长时间内估自己的工作,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因这些问题困扰破坏专注。例如,假如你确定这次工作的内容是,制定疫情结束后的工资发放标准,那么与这个主题不相关的任何工作都不涉及,暂时不接电话,不回微信,设定一小时完成后与总经理商议所制定的标准是否可行。
3做好身心及各种准备,努力为深度工作提供支持
在深度工作前,清空大脑,整理心情,让大脑可以保持高水平运作。可以通过整理内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提前和助理处理好必须处理的紧急事务,确保内心安定,让助理把深度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整理清楚,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准备一些水果或茶水……一切可以让身心处于高度清净和平静的系统化行动和支持。
每个人的习惯不容,工作性格也不同,这些习惯化的方式需要自己多次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当反复找到合适的习惯化模式,并自己有承诺,才更有可能让自己进入专注的深度状态,创造更有价值的事。
WHERE:这种习惯化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作里,也可以应用于写作者或者创造性的工作乃至制定自己的人生清单。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19年12月,我要准备中科院心研所的期末考试,一共有七门课,必须将网课学习到50%以上,每门课还要写几千字的论文,我想不仅完成基本的考试,还想仔细地学每一门科目的网课并有所思考和启发。
当时在家里学习时有二宝需要照顾,在工作单位里办公室里有另外一位同伴(没有创造固定安静的工作场所),准备深度学习时,没有制定学习时限,有时学着就有人汇报工作,随时处理起工作来,(没有提前给自己指定深度工作的规则和程序),这导致我虽然完成了论文和基本的学习,但是没有深度的思考,也没有深得感触和应用。
反思,如果按照今天习惯化进入深度工作的方式,应该会高效和有创造性的多。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接下来的3个月内,我要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学习心研所20年下学期的5门课程,为此建立以下习惯化的行动:
HOW:
1 确定工作地点及工作时限
疫情结束后租一间环境好、独立安静的工作室。
上午提前处理完必要工作和生活;
每周下午去工作室工作3小时。
2提前给自己指定深度工作的规则和程序
1).只学习与心研所研究生学习的内容;
2)不看微信;
3)不处理工作;
4)每完成一篇论文提交老师提前进行批改;
5)每学完一门写一篇针对该专题的实践文字。
3做好身心及各种准备,努力为深度工作提供支持
1)工作室安好音响,随时播放安静的背景音乐;
2)准备好水果以及茶点,随时补充体力休息;
3)准备一张瑜伽垫,一个小脚踏器,学累了随时运动下清理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