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经营四圣当中的其中一人,创建了两家上市公司,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日航。
《心》这本书是稻盛和夫,总结了一生的经验,凝结而成的精华之书。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篇幅不是很长, 通俗易懂,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第一章,构建人生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人生基础呢?
稻盛和夫说:“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以及感谢之心。”
我们要做到无论是在困境还是在顺境,都要学会感谢。因为感谢非常不容易,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做起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然而“感谢”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难得”的意思。
为什么说感谢不容易?因为,当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做成还好,皆大欢喜,感天谢地。当做的不顺,或者大环境不好,就只会怨天尤人,根本不会心存感谢。
说到这,可能会有些人说:“做的不好,'我’为什么要感谢?"也确实如此,想要一个人在这种环境去感谢,确实不容易。
古人常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祸相依,凶祸相随。
在境遇和环境不好时,当然也是转机之时。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卖伞,一个儿子卖布。晴天时,老太太担心卖伞的儿子卖不出去伞。阴天时,担心卖布的儿子卖不出去布。后来有人开导她,晴天时,卖布的儿子生意好;阴天时,卖伞的儿子生意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乐观,更要学会转换思维。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才能百病皆除,才能构建人生的基础。
第二章,动机良善
要怀有什么样的动机去面对社会呢?
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要有一颗利他之心。
然而我们也要懂得知足,在我们酒足饭饱之后,不要有过度的欲望,过度的占有欲,过度的贪欲,我们要懂得节制。
书中有个案例,一头狮子如果吃饱了之后,一周都不会抓任何猎物,即使这个猎物在它眼前来回走动,它都不会去抓,这是属于大自然的节制。
然而我们人类在进化的时候,没有把“节制”进化到我们的基因里。
许多人都是大手大脚的去花,去挥霍。无论是在吃、喝、穿用度上,都是大手大脚的挥霍。
事实上,我们要懂得节制。
挥霍之余,反而越觉得内心很空虚,内心一片荒芜。不懂得很多都是需要节制,更不懂要知足常乐。
常怀利他之心,关心他人之心。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第三章,以强大的心灵去面对未来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要学会胜不骄败不馁。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要想一个人亡,必要让其狂。
当一个人狂的时候,骄傲的时候,往往是这个人要走下坡路的时候。
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正面去面对,永不放弃,都要学会坚持。
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灵魂的纯洁。
用一个强大的心灵,去面对任何事。
不惧、不怕、不畏。
很多人都很崇拜强者,都很慕强,一直抬头仰望别人,内心却很自卑。未曾想过,让自己成为强者,自己崇拜自己。
不自卑、不俯视、而是平视,坦然自得。
第四章,贯彻正道
我们要贯彻什么样的正道呢?所谓正道,即是良知。
我们体验事物,辩证事物的良知、心理、正道。
正道也是我们在社会当中,我们在学校当中学到的善良、诚实、勇敢、诚恳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属于正道。
然而我们也要学会,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在要用一个指标在心中衡量,“作为人何谓正确。”
不要用眼前的利弊得失去做事,用心中的正确去做事。
如果你觉得做事是正确的,是利他的,是值得我们坚持下去的事情,那么你就要坚持去做。
如果这件事它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对你当下有利的事情,你要切记:谨慎对待。
其次,我们要怀着一颗真我的心。
真我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真我”,第二种是“假我。”
假如说“真我”是一名“演员”,那么“假我”就是在“演戏。”
“真我”可以跳脱出,戏中的喜怒哀乐。然而“假我”一直沉浸在戏中,沉浸在角色的喜怒哀乐当中。
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真我,真善美的心,纯洁的心,美丽的心,纯净的心。
第五章,培育美好的心根
我们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心?
假如你是一颗积极的心,那么你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也是一颗积极的心。
假如你是一颗消极的心,那么你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也是一颗消极的心。
一切始于你的心,最后也要终于你的心。
我们要常怀一颗利他之心,无论在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尝试着利他去做事情。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利他往往是最好的利己。
曾国藩时常在日记当中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当天做的事到底是对还是不对。而稻盛和夫也主张要有一颗反省的心,所谓反省即是克己。
我们要时常学会着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不该有的念想,克制自己的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每天要怀着一颗反思的心,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成为想成为的人。
所谓人格,就是性格加上哲学,哲学在这本书中代表着思维方式,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代表着拥有什么样的人格。
性格加上思维,加在一起就代表你能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你的性格,也决定了人生走向。
性格加上哲学,也就是性格加上你的思维方式,你就能拥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愿你积极向上、知足感恩、真我利他。
也愿你能终于心、终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