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的家庭模式,注定了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要家长学会放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于生活于学习都是如此。但是当疫情猝不及防、来势汹汹地卷席我们的生活;当父母双亲都身负重任、需要义不容辞参与抗疫,“放手”出其不意成了必修课。假期漫漫,于是我们得以在同修这门主修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相互成全,并共同期待时间来检验成果。
放手,首先是心理上的放手。孩子懵懂,但生在共产党员家庭,耳濡目染之下他也知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责于父母就是冲锋一线,于他就是成为非常时期这个家的“顶梁柱”。十岁出点头的男孩子,正是“英雄意识”最蓬勃的时候,也是社会责任感萌发的阶段,他非常乐于接受这种准成人化的责任担当。在爸爸急冲冲地赶赴金塘卡点执行任务的时候,我就和孩子约定好:妈妈也可能随时随地会有任务,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为了显得这个交代很正式很慎重,让孩子心里有具体的使命感,我特意把一张银行卡给孩子,并告知其密码。可能就是这一瞬间,孩子从原本对这个家全身心的依赖和汲取有意识地转变成付出和守护。以后的日子,能明显地感觉孩子长大了,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会对家事进行思考、安排、统筹,会通过关注新闻来关心关怀出门在外的父母,告知我们出门要戴口罩、要及时消毒等等。长大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时候家长要给予的就是一个起点,心理上断奶的起点。放手便是起点。
放手,还是生活上的放手。这个放手放得有点悲壮,毫无预兆,父母的紧急被召,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一下子就要进得厨房入得厅堂。所幸,孩子还是勇敢地认真地迈出了这一步。从最起初的只是烧水、消毒、拖地、擦马桶……到后来承包一日三餐,孩子从战战兢兢到胸有成竹,适应和转变的时间居然很短。我们也跟着经历了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欣喜不已。期间,我会给他很多肯定很多赞扬很多意见和建议,我会享受他付出的每一次劳动成果……孩子的热情空前高涨。我认为不仅仅是学会了生活技能让他雀跃,更是他的付出让他不知不觉获得了在这个家更强烈的存在感,可能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中间的过程其实我们也经历了无可奈何、担心受怕,甚至是愧疚和不忍,但疫情之下,太多的身不由己让我们只能猝然放手,就像是经历了突然的阵痛,却给你了一个蜕变的孩子,生活果然处处有惊喜。
放手,更是学习上的放手。疫情刚刚开始时,寒假作业已经完成、校内校外网课还没开始、手头没有学习资料……可以说是学习任务空白期,再加上我们的早出晚归,孩子的学习一时间没有了目标。可能一直以来孩子在学习上更多倚赖我的引导,在这样的“真空”阶段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俨然又是一个考验。和孩子商量后,我给他拟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他怕自己把握不准,让我把计划时间精确到“分”。为了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特意偷偷把每一项学习任务完成时间延长五到十分钟,我们约定任务完成以后的时间都是他自己的。从一天十余个电话询问学习事宜,到不声不响完成任务,每天晚上回家都能看见他用五颜六色的记号笔划掉的任务清单,和孩子骄傲的神情,慢慢地我也完成了学习上的适度放手。漫漫三个月的假期,孩子基本上能做到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包括明天的、近期的、远期的;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搜集学习上的问题,数学上的问爸爸、语文英语上的问妈妈……
放手两字说说简单,但要真正执行落地难乎其难,如果不是疫情的突如其来,无论形式上还是实质上,我们也不可能这样匆匆放手。福祸相依!我们放手了,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彼此准备和预热,可能在放手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去指手划脚去取而代之,可能放手的结果尤其体现在学习上掌握得不是那么全面和系统……可能有很多不足有很多不尽人意,但我们却是实实在在地成长了,孩子是,父母更是!放手,与其说放开的是孩子的手,不如说放开的是父母的心;与其说成全的是孩子的成长,不如说成全的是父母终将有一天要面临的孩子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