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人更愿意看到的,可能不是事实的真相!
从一个新闻事件说起:
2016年11月15日,科学家斯蒂夫·霍金在牛津大学做了个演讲,
其中有这么一段:
老爷子的原话是:
Although the chance of a disaster to planet Earth in a given year may be quite low,
it adds up over time, and becomes a near certainty in the
next 1,000 or 10,000 years.
老爷子的意思是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宇宙,如果不这么做,想要老老实实在地球上待着,
那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地球有各种风险。
其实,老爷子的说法有一个很基础的概率论的知识在里面:
一件概率很小的事情,如果加上时间的变量,是可能变为一个大概率事件的。
如果每年出事儿的可能性是0.0001,所以不出事儿的可能性就是0.9999。
那么连续一千年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是多少?
是0.9999的一千次方,约等于90.5%。
一万年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则是0.9999的一万次方,
约等于36.8%。那么出事儿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我们来看看,各大媒体是怎么报道这件事的:
《霍金表示人类或将于一千年内从地球上消失》--雅虎新闻
《霍金:人类必须逃离地球 否则一千年内将灭亡》--腾讯新闻
《地球只能维持一千年? 听听霍金怎么说》--新华社
...
可以看到,新闻标题和老爷子的初衷已经相去甚远,万维刚老师把他叫做“霍金说的劫数”,
我给用了一个更加标题党的名字:“媒体黑洞”.
事实上,我们能够在当代的新闻事件中看到大量的如下现状:
新闻事件被有意无意地夸大、歪曲、断章取义、转移重点甚至捏造 从而导致新闻失实。
“台湾教授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
“今天是XX老板的生日。。。”
“国内的几个公司给特朗普集团筹款。。。”
...
我们来分析一下 媒体、消费者、当事人三方的思考:
媒体的角度:
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得信息,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丝毫不敢否定它的价值。
只是,任何事物产生之后,发展自身规模与寻找自身的合理化就成了不可逆的趋势。
人们看新闻,还是想看不寻常的事情,媒体天然具有猎奇的特征;
于是,在没那么多不寻常的事情时,媒体更愿意把一件事情“变得”不寻常:
夸大
如面向企业的收费软文歪曲
如与媒体或记者又个人恩怨的事件(可用于博点击率或者让xx得到教训)断章取义
如把事件中的很多条件去掉,得出一个惹得众人发怒的结果。(可用于博点击率)转移重点
如挑中一句不重要的话的刺,并以此得出送人听闻的结论(可用于博点击率)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剧情:
一个疲惫的编辑,一直都追求客观,细致,真实;然而这个月所有的稿子点击率都很低,已经被主编骂了很多次了,
这个月如果没有一篇10W+的文章,奖金就要被扣光了。
再看看隔壁座位的同事,只是随机使用上面的方式,每篇文章点击率都很高,广告收入比新闻理想还高,感觉他是公司的骄傲,行业的楷模。
于是,在一个艰难的夜晚,他决定扔了所有的新闻书籍,45度仰望星空后交出了第一篇高浏览量的文章,生活从此变得一帆风顺。。。
(以上全靠个人意淫,如与事实不符,请随意喷)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做到任何超出法律规定的事情,更别说道德高尚。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放弃既得利益。
所以,在把事件“变得”不寻常的同时,媒体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作为既得利益者,主动改变几乎没有可能。
而且,在被发现报道失实后,媒体澄清事实的动力也非常小。
在中国,人们是不敢惹媒体的;
在美国等国家,人们也不敢惹媒体,而且,为了维护“言论自由”,法院不会轻易做出干涉媒体报道自由的判决。
于是,如果不是因为更大的利益,失实报道被澄清的概率非常小。
消费者的角度:
-
看新闻的时间投资回报
消费者花时间看新闻,是要有所回报的。
某种程度上,同一个新闻的猎奇程度越高,就会被理解为新闻性越高,消费者会认为收获的东西也越大。
所以,消费者需要不寻常的事件作为消遣的来源 和 谈资。 -
大部分人更在意这个世界的真相还是自己的臆想。
谣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更符合大众的臆想。
这个东西一定会经久不息,因为它是人们更愿意看到的,而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喜欢事实真正的无聊样子。
最大众话的媒体一定是充斥着各种娱乐八卦的小黄文。 -
关于辟谣
兴趣成本:
人性本身,对传谣的欲望远大于辟谣,非常不对等。
所以,从兴趣成本的角度,消费者是非常不愿意辟谣的。时间成本:
辟谣花费的 时间成本 和 口舌成本 远高于传谣,本来就是作为消遣的东西,人们不愿意花那么高的成本去辟谣,也非常合理。
-
消费者与媒体的默契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媒体愿意报道猎奇的新闻是因为消费者愿意看。
甚至是被加工过的也愿意看。所以,这里有一个隐形的默契在里面。
他们早已把彼此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就像周瑜打黄盖,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当事人的角度:
如果是主动配合媒体的当事人,应该会从这次事件中获取巨大的利益,所以它欣然接受这样的事实。
如果是躺枪的当事人,他可能要度过一段相当艰难的时光,知道看清这个残酷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无能为力!
有时候,我们把魔鬼放出来,就没有办法再控制它。。。
就像德国的福利政策,
就像美国的持枪政策,
就像英国的脱欧投票,
...
面对“媒体黑洞”,我们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