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怎样让学生经历有意义地学习实践
项目化学习锻炼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实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
(一)项目化学习中的实践
项目化学习,不仅包含“做”和技能,同时也包含着“学”,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实践”而非流程或技能,包含了三个用意:
第一,项目化学习中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是带有思考、假设、验证概念性质的,是动手动脑,整合了技能、态度的行动。
第二、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是多样的实践组合,而不是一组孤立的探究流程。
第三、实践具有情境依赖和身份代入的特征。也就是说,学习实践代表着某个领域的专家在处理与本领域有关的事件时主要的行动形态。
(二)五类学习实践及其构成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中,我们既需要考虑作为学科专家的实践,也需要考虑作为一个积极而明智的现代公民在面对真实且复杂的问题时,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1、探究性实践
从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中产生问题,经过和知识的联接、抽象,再次回到真实的世界,产生迁移。
这意味着学生至少要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在真实世界中观察与调查,提出问题;
与以往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建构理解或运用推理、批判性思考和模型进行设计;
形成相关的模型或解释并进行验证;
讨论这种模型、解释、设计的适切性,进行修订与完善。
探究性实践表现一种宽广的实践观,它不仅是个体的探究和思考历程,还具有文化、审美和社会性的意涵。
2、社会性实践
项目化学习的社会性实践首先是指沟通和交流,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交流与获取信息,与他人建立彼此相互理解和共同解决问题的社会性联系;其次,还意味着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做到心胸宽广,尊重自己和他人,包容他人的差异与多样性,积极回应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3、审美性实践
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因为涉及产品的制作、报告的形成及PPT的完成等内容,设计思维和审美艺术是不可或缺的。
审美性实践至少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可视化的美感;
其次,体现设计思维与审美;
最后,在设计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创造力、想象力、人文关怀及审美等。
4、技术性实践
技术可以促进新形态的交流与沟通、互动与反思、师生合作,能促进成果的多样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5、调控性实践
项目化学习能够引发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项目化学习的周期长、答案不确定、认知要求高、自主性要求高、需要沟通与交流、需要团队合作等特点,对学生的自我调控、反思、计划性、时间管理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