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 | 搜狐智库
编辑 | 胡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自春节以来,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均受到冲击。其中,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消费几乎停摆,据估计,在今年1-2月疫情对消费的总影响超过万亿。
如何降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不少省市正在积极探索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措施。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向搜狐智库表示,消费不用刺激,当前的关键是帮助企业解困和减轻失业冲击。
王小鲁表示,企业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随着影响持续扩大,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生死一线,失业率会迅速上升,工人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来源。所以现在帮助企业就等于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王小鲁认为,为了给企业解困,除了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还需要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增加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简化手续、降低成本,但不要搞大水漫灌的货币刺激,不要把贷款重点放在中长期的大型投资项目上,更不能刺激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扩大。
他还表示,各地政府需要着力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减少不公平竞争,减少各种繁文缛节的约束和政府审批,创造企业自由发展的空间。
此外,王小鲁指出,各地政府还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生活困难的失业者,特别需要关注大量没有纳入失业保险、又面临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群体。在他看来,政府出政策解决这些人的困难,发放消费券可以是一种手段,但关键要针对面临困难的失业者,不要无目标的撒钱。
“建议政府积极开展以工代赈。”王小鲁说,各地可以选择一批劳动密集度高,公益性强的公共服务及建设项目,包括抗击疫情所需的公共服务,清理改善城乡社区环境,植树造林,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等,主要吸收失业者参加,支付报酬。少搞资本密集和非急需的大项目,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多搞既有公益性,又能迅速增加就业的项目。
谈及疫后消费如何启动时,王小鲁说:“消费不是能刺激起来的,如果老百姓收入不受影响,他会主动消费。当前需要的是改变结构失衡。”
王小鲁表示,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要通过投资来拉动GDP增长,结果导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近年来投资趋缓,消费率有所回升,但结构失衡问题并未根本解决,需要继续调整。
他指出,2018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为54%,比绝大多数国家都低。消费率至少还需要提高十个百分点,才能回到一个基本合理的消费率和投资率。
“为此,政府支出结构要从过去以投资和行政支出为重点,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转移,尽快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重点解决两亿新城镇居民安家落户和社会保障问题。”王小鲁表示,“只要改变了结构失衡的局面,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