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了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在老师的加餐里有一篇文章对我触动挺大的:讲学政、史、哲,这类社会学课有什么用。老师在最后讲了一个结论:政、史、哲不仅仅是给你提供“诗和远方”所带来的那种纯粹的心灵愉悦,它们同样能让你摆脱文化上的睁眼瞎状态。通俗的说学这类文化课不仅能让我们接受优秀文化的精神熏陶,还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的人生被谁所影响,被谁给定义。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被人评价,有时候他人的评价让人很不舒服,确有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去看清事实,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陷入到价值观徘徊的痛苦之中。
生活中我也经常被他人负面评价,不如不够男人、傻、情商低之类的,之前听到这样的声音心理特别的郁闷。之所以郁闷是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和他人不一致,我就会陷入选择的困境。
前段时间和朋友们聊天,一个朋友的朋友谈起他最近的一起事故:他早上急急忙忙的开车去上班,在一个十字路口和一辆电动车相撞。车都有损失,而人都无伤。他用先声夺人的方式打压了骑车的老农的气势,给自己争取到一个彼此不追求、不赔偿的结果。并问我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我说我可能会讲道理和法律责任,争取双方达成谅解,并给予对方一点补尝。这个时候朋友的朋友就来一句“你这就傻了”。
“嗯,可能吧”!我就不再多言。
事后我独自去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我这样的处理办法就是“傻”吗?
傻,肯定不认的。
这样行为的背后是与人为善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同样都是生命、彼此就要相互尊重,尊重对方就不能因为对方无知、弱势就去坑对方。反过来说如果利用自己权势、知识等优势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同时逾越了法律的一般标准,那就不是善,而是恶了。
示弱是因为不怕对方对方使恶,是对国家公器和法律的信心。当然如果对方耍赖,在事故中的优势方肯定会有更多的方法把损失弥补回来。
他凭什么说我“傻”?
凭什么,猜测他做出这个判断的标准是因为我的行为选择和他不一样,他的标准是在这件事中维护自己的利益,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是聪明有能力的选择。示弱需要掏钱,能不掏钱而办成掏钱的选择就是“傻”!这种思维的背后其实是把利己作为首要考量,而非事实!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在没有冲突的时候可能看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然如果我们真能仔细观察,还是可以从一个人的日常言行中判断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善良,可以在他们在人际关系冲突时候的更关心什么。
那些在人际关系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应该是利己主义的伪善,真善应该以事实为第一考量。
我们的人生总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他人定义,想要逃开已经不可能,然逃不开我们可以看得清,看清他人日常言语背后的价值考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为和价值观,或许这就是说真正的懂社会和人、这时候才算懂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