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君臣关系与明清时代相比还没有那么悬隔分明,甚至对皇帝都可以用一些昵称。比如排行老三的唐玄宗,人称三郎,这个称谓不仅他的父亲兄弟可以用,杨贵妃也这样叫他,甚至臣下百姓都这样叫他。在皇帝面前臣下一般自称为“臣”,也有自称为“粪土臣”。隋文帝时期,高丽联靺鞨进犯边境未成反遭讨伐,高丽国王高元惶恐之极,向隋文帝上书请罪,落款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后来变成了人们嘲笑自贱的称谓。,实际上高丽城联合十分恐惧,向隋文帝上书请罪,落款自称“辽东粪土臣元”。有很多人至今嘲笑高丽的自贱称谓,不过这个“粪土臣”发明要追溯到汉制,当时汉臣常在上书里出现“敢言之”“即头死罪死罪”“顿首顿首”和“粪土臣”等结语。除了官员上书中有这些词汇,官员间的通信上也会有,而“粪土臣”应该算是最高限度的谦辞。《后汉文》里记载蔡邕上书皇帝就自称“议郎粪土臣邕顿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高丽文化非常多元,除了承袭卫满朝鲜还有就是汉代。尤其在文书方面,称谓格式十分汉风。在那个年代高丽文化要比中原地带落后许多,礼节、称谓的发展都比较慢,其中延续汉魏习俗的也较多,所以这个词在隋唐应该算是古风,他们的大臣已经不会这样自称。当然高元的上书也让朝廷上下非常惊讶,当然这种自谦也让胜利者十分满意。所以唐代人在修《隋书》的时候特强调了这件事。这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和隋人感受的是不同,也可以说是“文化代差”。
在宫廷中的皇后,唐宋时被称“圣人”’,妃嫔称“娘子”,当时只有太后称为“娘娘”,所以“娘娘”这个词不是今天我们理解得那样可以都用。一般太子和公主的名字只有皇帝、皇后可以直接称呼。但太子给皇帝正式上书时也要自称为“臣”。皇帝祭祀时对上天也要自称为“嗣天子臣”。一般公主在皇帝面前可以自称为妾。《全唐文》里崔颞《代皇太子上食表》记载:“臣某言,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诗人之作,下嫁于诸侯;易象之兴,中行于归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是黄道吉日、好日子的意思。“妾+姓”,或者“臣妾+姓”,是魏晋隋唐妇女常见的自称,在唐中前期是公主上表的标准格式,唐宰相李德裕有《论公主上表状》:“右,臣等伏见公主上表称妾李者。伏以臣妾之义,取其贱称,家人之称,即宜区别,因循旧章,恐未为得。臣等商量,今日以后,公主上表,从大长公主以下,3望令称某邑公主第几女上表,仍不令称妾。所冀臣子之道,日此正名。郡主、县主,亦望准此。未审可否?”李德裕时代之前,唐代公主常称“妾李”,或者“臣妾李”不加名字,李德裕反对的也不是只称姓不称名,反对自称“妾”或“臣妾”,相较而言崔融用“妾李”就比较符合当时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