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好奇心和知识储备踏上旅途,才是看世界、长见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段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假期要带孩子去哪里玩呀?是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见过世面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会很不同——见过世面的孩子,独立、自信、包容,落落大方、遇事不惊,待人接物有温度,内心坚定有态度。
因此一到假期很多家长就会马不停蹄地带孩子去看世界、开眼界,从国内亲子游,到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可究竟收获了多少,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不止是孩子,很多大人去旅行,也基本上是走马观花。让他们评价一下旅游地,他们也只会说:风景很好,食物也挺好吃的,然后就说不出什么了。
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人类喜欢赋予意义。吃个橙子说富含维C,吃个苹果说有益长寿,旅行也是如此,动不动就上升到精神层面,又是见多识广,又是洗涤灵魂。想想身边刚旅行回来的朋友就懂了,你觉得他有改变吗?心胸宽广了吗,更好沟通了吗,工作能力更强了吗?
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因为一个人的改变,极少源于广阔天边的风景。它们要么源于日积月累的琐碎、磨人生活,要么源于突如其来的人生巨变。一份日厮月磨的工作,一个长期磨合的伴侣,一个亲人的陡然离世,一个家庭的突生变故……相比于十天半个月的旅行,这些更能令人脱胎换骨。
真正令人进步的,无一不是痛苦的。彻夜通宵的工作,困乏身体的苦读,长年累月的思考,以及在一个又一个坑里的跌倒爬起。这些才更能锻造一个人的心智,使生命璀璨而富有深度。
出去玩一趟谁不会呢?
其实我们都搞错了顺序:要先有看世界的基本能力,才能有看世界的意义。只有肚子里有知识储备,才能在看到异域的文化、风景时,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领悟到不同的人生真谛。读万卷书,也真的要排在行万里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