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
世间最甜蜜和最痛苦的情感几乎都来自亲密关系。为什么呢?如何对待恋人、夫妻、亲子(父母与子女)等亲密关系呢?
世上越亲密的关系,往往加在对方的责任也越多,他们理所当然地给以彼此高高地期望,这样的期望注定了随之而来绵延无尽的不满、埋怨和苛责。有些人对亲密的人要求简直到无理的程度,稍不如意动辄恶语或暴力相加,随之而来的是各自的痛苦。他们潜意识认为亲密关系赋予了他们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权利。无疑,这些人缺乏完整的独立人格,也意识不到他与对方是彼此独立的人。比如不少情侣以为亲密关系像一把枷锁,把他们捆成一个整体。恋人们有权要求对方作自己不完整人格的补充,作自己残缺的另一半。
充满天真幻想的青年男女,带着童话般期盼寻找另一半。等他们找到后会逐渐发现,对方那一半并不能弥补他缺失的一半。两个本就残缺不全的心拼在一起怎么可能完整呢?注定会有裂缝,而裂缝是不堪冲击的。有些人甚至把终生的幸福寄托于寻找或等待另一半的降临,而不是学习独立和完善自我,多么残缺的人性啊!
2自我反思
仔细考察我熟知的家庭(数据确实不够多),真正称得上和谐亲密的少之又少,似乎各家有着各自的矛盾。那完美的亲密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又是什么呢?怎样建筑稳定地、积极地、不断前进上升地、相互成就的亲密关系呢?
宝宝出生已经一年半,每天都有看得见的进步,而大人们几乎一成不变,又怎么能跟上孩子的步伐,学习从零开始做一个好爸妈呢?我必须毫不逃避地思考这些摆在我面前或不久的将来将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在他三岁前我不能将家庭打造成他成长的乐园,不能让爱的清泉充溢他的四周,不能给以他那个我曾在心中暗暗许诺给他的家庭后花园,我又算什么称职的爸爸呢?
那家庭里的亲密关系该如何相处而不至于陷入困境呢?婚后我渐渐怀疑家庭矛盾也许是一个人能遇到的最复杂的生活难题,毕竟它涉及两家和三代人之间的利益和情感关系。我想我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和家人之间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如朋友真诚相待。不管是对伴侣、父母还是孩子,若能视之如朋友和旅伴,就能尽可能保持独立而不强加干涉,相互亲近又不会打破界线。视如朋友就不至于强加无理的要求和期望给对方,也就不会进一步产生期望落空后的埋怨和苛责。待如朋友,就能没有尊卑长幼的限制而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轻松的分享。既是朋友,交流后的意见就无需统一,更不会强求改变对方。朋友间,更能以最温和最有效的方式影响对方,在日常的相处中自动吸收彼此有用的观点和言论从而相互受益。在朋友似的相处中,亲密双方不一定观点越来越一致,但随着对彼此喜好和三观了解的积累必定默契日增,并在无意识的相互影响中自觉自愿变成更好的自己,关系也如老酒愈纯愈香。
反观现实生活中,太多亲密关系借由亲密的名义各种要求,强制和横加干涉,破坏对方的界线和独立性,不断加之以埋怨批评,给对方添加毫无必要的重担和心理包袱,把对方也把自己变成比实际情况更糟糕的人。最终两人在亲密关系中一起坠落深渊,而不是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