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来清官比贪官还狡猾。乍看觉得不对,仔细想想,很有道理。若不是清官比贪官还狡猾,怎么能够制服得了他们?
明朝最有名的清官就是海瑞。在以往的戏文和电视剧里,海瑞都是一副铁面无私的形象,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海青天。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海青天从一个神还原成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苦命的孩子,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孝顺懂事。一朝被朝廷录用,就肝脑涂地,为国家效犬马之劳。
他一根筋,不怕得罪人。因为他从一无所有到朝廷命官,就已经心满意足,再无其他非分之想。所谓无欲则刚,他一无所求,只拼命杀贪官,别人也拿他没办法。
他不求升官发财,所以也不找上级拉关系,想怼谁怼谁,连几次提拔他的首辅和皇帝也不放过,也可以说是很二了。
2
以前很傻很天真的我以为,朝廷在用人的时候必定会好好考察,保证选用的人是有德行的人。看完这套书我才发现,皇帝和我想的一点也不一样。
皇帝用人好不好不是重点,关键是看他能不能做事。比如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一个叫常遇春的人,此人有一个极大的缺点——杀降。
朱元璋屡劝不改,按照我幼稚的观点,以为朱元璋要杀他,至少也要处罚他。哪知根本没有,既然屡劝不改,那就随他去。
因为常遇春除了杀降这一缺点外,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能打仗,是难得的先锋。在建国之初,正是用人的时候,就算他再过分一点,朱元璋也不会杀他,况且他还在一次危机时刻救了朱元璋的命。
还有一个人叫李如松,是名将之后。为人极其嚣张,不但整日责骂自己的下属,连和他一起打仗的同僚也不放在眼里,甚至是皇上派来的钦差大臣他也照怼不误。
无数大臣上疏弹劾他,但皇帝都置之不理,为什么?因为他能打仗。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攻打朝鲜,朝鲜王向明朝求救,李如松带兵抗日援朝,以少胜多。保住了朝鲜,也稳固了大明的江山。
所以在皇帝看来,手下的人首要的就是能做事,有才。至于人品了,修养了,德行了,那是普通人考虑的问题。
3
还有,原来名臣也贪,也拉关系。由于受历史课本的毒害,我在看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太过片面,好人就哪里都好,坏人就一无是处。可是现实中哪有那么纯粹的人?
比如,明代名臣之首张居正,他不但贪污、拉关系,还背后给人下黑手,据说跟皇帝他妈还有点不清不楚。
初读让人气愤,但是仔细想想,一个普通人即便你有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才能和决心,但是没有位置和权利,你什么都做不了。
若想获得位置和权利,只有才能和德行是不够的,还要有人提拔。需要人帮你,你就需要往上拉关系,拉关系就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工资是不够花的,朱元璋虽然做了皇帝,但对做官的还是不信任,明朝官员的工资很低,所以只能捞点外快——贪。
拉关系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想做首辅,可是首辅的位子上已经有人了,还挺年轻挺健康,等是不行的,有可能你死了他还好好的,所以只能斗。
朋友也好,恩人也罢,在权利面前统统靠边站。我虽然跟你无仇,但是我想要你的位子,所以只能对不起了。没错,就找,就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有一天把你斗下去。
张居正几十年忍辱吞声,终于熬到了首辅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还是个小孩,所以天下名誉上姓朱,但实际上是他张居正的。连皇帝那年轻的母亲,都不得不用女人的手段来笼络他。
所以等皇帝长大掌握了实权之后,马上收拾他,即便他已经死了,还要抄他的家,弄臭他的名声。我认为实在是当年的辱母之恨在作怪。
可是,几百年以后,世人依然尊他为明朝名臣之首。不管他是如何获得首辅之位的,在他坐上去以后,他的确做了很多事造福百姓,报效国家。
他凭借他超人的才能力挽狂澜,让明朝在毁灭的道路上暂时缓了一缓。虽然过程曲折,但他的初心未改。好人?坏人?功大于过吧。
4
在那么多人争名逐利的同时,却也有人和他们背道而驰。比如李时珍。
李时珍因为精湛的医术曾经做过御医,可是后来他却抛弃朝廷给的荣华富贵,一个人去深山老林里尝百草,编撰《本草纲目》,好几次还差点被毒死。为什么?
或许是为了理想吧!或许是他不喜欢朝廷里的勾心斗角吧!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在另一条路上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还有一个人,作者在本套书的最后为他单列一章,用了很大的篇幅,专门来介绍此人,他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聪慧,却对功名不感兴趣。从年少时就喜欢四处游历,观察各地的地形地貌,并记录在册,做成了一本《徐霞客游记》。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研究地理时的重要参考文献。
当年明月为什么单单把他放在最后,还要单独成章,郑重其事的介绍?因为他本人就是另一个徐霞客。
这一辈子不管别人怎么活,他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用小说写历史,没有人这样做过,也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也没有任何目的,不过是因为喜欢。
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开心的,连读他书的我都能够感受到他的喜悦。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这都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要感谢当年明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精彩异常,让人爱不释手。也希望我能像他一样心无旁骛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