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3.0》读了一半,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什么是好的教育思考了很多。
以学科学习为例:
对于英语学习,比起一张卷子的分数,我更关心孩子能否听懂英文电影,能否无障碍阅读英文原版书,能否自由交流。
对于语文学习,比起答那些制式的阅读题,我更关心他是否有观察世界和感受世界的能力,是否能有用笔表达自己的能力…
……
除了学科学习,更重要的是:
一、沟通能力如何,是否可以与他人合作。
二、是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否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做家务、动手能力?
四、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擅长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几天与一位报志愿的老师聊,高考完的很多孩子面对志愿,绝大部分依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五、是否有责任心,有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能力。
………
也许我看起来像个“愤青(中)”[捂脸]然而并不是,我只是在畅想一个理想的教育。
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依然延续那种老路,用四分之一的生命去学习,结果学业完成后依然迷茫,需要进入社会才接触真实的世界,才开始真正的“学习”。
套用《教育3.0》中一句话:好的教育必然是通向自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