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时,你会发现:招聘软件上的岗位都刷了好几轮了,都快背会了,怎么办?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老板,要招聘员工,最节省成本的方式,究竟是什么?是在招聘网站上挂岗位吗?很显然不是。在自己的官网、自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或者拜托身边的人推荐,是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你看,很多好岗位,其实并不会在招聘网站上显现出来,而是在走到招聘网站这一步之前,就被其他求职渠道消化了。在网上,找到这些岗位,依靠的其实是「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实际连接数」/「可能连接数」。大白话讲,就是市场上所有符合你选择标准的目标公司,你跟多少家公司建立了联系。这时,你会发现「可能连接数」是没办法直接计算的,是一个未知数。
既然关系是你和企业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你投递简历的公司,是符合你的初筛标准的。如果HR主动接收了你的简历,说明公司对你也有意向。这种双方都有意向的情况,就叫「有效投递数」。
在跟HR打招呼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已读不回的情况,即便有的平台没打招呼也能投简历,但HR压根就不接收简历,很明显这是单相思。另一种单相思是公司想联系你,但你看不上公司,这两种单相思都叫「尝试连接数」。
所以,实际连接数=有效投递数+尝试连接数,简历投递率=有效投递数/实际连接数。
假设,我的有效投递数=107,尝试连接数=1551。将这两个数字套入上面的公式,很容易得到我的实际连接数=1658,简历投递率=6.45%。
因为关系的建立是相互的,所以,简历投递率=网络密度=实际连接数/可能连接数。所以,有效投递数/实际连接数=实际连接数/可能连接数。
经过计算,网络密度=6.45%,可能连接数=25705。
网络密度在0~100%的范围内波动,简历投递率越低,网络密度越小,找工作的难度越大。
而可能连接数和实际连接数,相差24047,当你看到这个数,小小的招聘平台是提供不了这么多意向连接的,更多的连接机会,要在庞大的市场信息中寻找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极限思想」虚构两个极端情况:
当交易成本=∞,网络密度=0%时,这是一定找不到工作的极端现象;当交易成本=0,网络密度=100%时,这是一定能找到工作的极端现象。在现实世界中,找工作的难度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怎么降低找工作的难度呢?想尽办法,不断降低每个交易环节的交易阻力,你得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就会更高。